為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央行于9月5日宣布,自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如何看待央行此次對遠期售匯業務的上調?面對匯率波動,外貿企業應從哪些方面應對相關風險?
調節遠期購匯需求
據了解,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于企業并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是業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美聯儲已經進行了五次加息,年底前還將進行一次加息,并將加息進程延續至2023年,為40多年來最大力度的加息。受此影響,美元匯率大幅飆升,美元指數處于高位,多數幣種對美元快速貶值。目前,與全球部分主要經濟體相比,盡管面臨復雜的環境,但中國受外部因素沖擊較小,經濟基礎抵御風險能力較強,相較于其他主要貨幣,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相對較小,也不具備長期大幅貶值的條件。
“盡管如此,市場情緒、投機行為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推動人民幣的貶值,央行上調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提高了遠期買入美元的成本,旨在調節遠期購買美元需求,有助于外匯市場供需平衡。”王是業如是分析。
同時,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道,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上一次調整是在2020年,從20%調整到0,原因是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而此次從0上調至20%既是為了穩定人民幣匯率,減緩人民幣貶值,也是將原來的風險準備金率調整回來。“此次調高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是通過增加遠期售匯成本的方式來減少售匯,以穩定本幣。”
多措并舉規避風險
9月27日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電視會議指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對美元有所貶值,但貶值幅度僅為同期美元升值幅度的一半;人民幣對歐元、英鎊、日元明顯升值,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強勢貨幣之一。
會議還強調,外匯市場事關重大,保持穩定是第一要義。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擁有堅實基礎。相較于許多經濟體面臨滯脹風險,中國經濟總體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物價水平基本穩定,貿易順差有望保持高位,隨著宏觀政策效應的顯現,經濟基本盤將更加扎實。
基于此,面對當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外貿企業可從哪些方面規避風險?盤和林建議,外貿企業一方面可以嘗試通過人民幣結算來減少購匯需求。另一方面,因換匯成本有所提高,可減少在外投資或減少外匯需求量較大的投資。此外,可加大短期海外項目資金回收力度。
在王是業看來,外貿企業開展出口業務時,可探索在合同中鎖定匯率,避免因美元匯率可能的向上波動而提高遠期支付成本。對于信用水平較高的境外貿易伙伴,可適度提高預付貨款的比例,在規避后續匯率風險的基礎上爭取一定貨款折扣。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進口企業可積極推動境外貿易伙伴開展人民幣結算,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王是業進一步強調,盡管美聯儲今年第五次加息力度空前,但并不會長期持續,美元匯率也不會長期單邊上行,待美國通脹率回歸合理區間后,美聯儲將減緩甚至停止加息,屆時美元或將步入調整周期。“基于此,外貿企業還應關注美國通貨膨脹變化和美聯儲加息動態,避免貿然在合同安排和外匯交易中進行長期看漲美元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