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總體來看,我國工業互聯網體系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工業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產業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
專家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逐漸步入快速普及階段,并保持了較高的創業創新和投融資活躍水平。2022年工業互聯網重點領域有望加速突破,并向細分領域沉淀。
“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累計已超3100個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王鵬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工業互聯網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二季度新增700個,累計已超過3100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基本建成,國家頂級節點日均解析量顯著提升,達到1.5億次,二級節點覆蓋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4個重點行業。平臺體系百花齊放,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平臺超過150家,遴選出28個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即“雙跨平臺”),其中重點平臺的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7900萬臺、工業APP數量28萬余個。
對于推動工業互聯網提檔升級,王鵬表示,將主要從三方面來發力:一是聚焦產業關鍵環節,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一體化推進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聚焦設備互聯互通、數據創新應用、設備平臺安全等關鍵領域,布局一批標桿項目,制訂一批亟需標準,推廣一批標志性成果。二是聚焦轉型重點領域,拓展行業應用。三是聚焦應用生態體系,加強供需對接。
技術演進疊加應用需求推高投融資活躍度
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已由夯基筑臺的起步建設階段,逐漸步入創新引領的快速普及階段。
“我有幸每年拜訪或接待大中小企業領導近百位,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幾乎所有的企業領導都在談數字化轉型,而且這種心情不是迎合發展潮流,而是發自企業內在的需求。”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創始人兼院長褚健舉例說,中國有約38萬家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還有數百萬家規模以下制造業企業,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要解決的,正是這些企業的“安全、質量、效益、成本、低碳”等本質需求。
在市場需求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工業互聯網領域也保持了較高的創新創業和投融資活躍水平。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編寫的《中國工業互聯網投融資報告(2021年)》本月公布。報告顯示,2021年工業互聯網聯盟累計追蹤到544家工業互聯網企業的671筆融資,比上年增長36.5%,其中有75次投融資發生在C輪以后,比2020年增長了超過五成。
浙江藍卓工業互聯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藍卓supOS工業互聯網平臺今年已是連續第三年入選工信部“雙跨平臺”,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第二輪5億元人民幣融資。在公司高級副總裁趙偉看來,未來3-5年,具備工業企業背景的團隊或將成為工業互聯網行業的“主力軍”。同時,隨著各項技術融合創新的程度不斷加深,將帶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向細分領域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