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給買了智能手機,老人只會打電話。其他功能教過幾遍都記不住,次數多了還覺得手機是個麻煩。”“老太太出門不會下單約出租車,經常要走很遠坐公交。”“現在好多地方買菜掃二維碼,家里老人不懂那個。”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比達18.70%。如何讓占據中國人口近五分之一的銀發族不被數字鴻溝阻隔在時代的另一端,已成為當下各界關注的話題。
老人數字鴻溝成為共性難題
國內人口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深。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20%;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將超過30%。
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給百姓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客觀上也給銀發族形成了鴻溝。“老年群體往往受身體機能退化、學習能力下降和信息技能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約,無法充分享受數字化發展帶來的便利。”賽迪研究院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信息化研究室副主任魯金萍表示,這并非中國獨有的境況。在全球范圍內,老年人都面臨著諸多難題,可大致歸納為接入鴻溝、應用鴻溝和知識鴻溝。
魯金萍解釋道,具體來看,接入鴻溝是指互聯網和智能終端設備普及率偏低。據皮尤研究中心統計,美國6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1/3從未使用過互聯網,1/2表示家中未接入網絡?!吨袊ヂ摼W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3.2%,與全國73%的互聯網普及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應用鴻溝,即老年人不會用、不愿用數字產品和服務。歐盟發布的《2020年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顯示,在歐盟范圍內 55~74歲的人群中,具備基本數字技能的僅占35%。皮尤研究中心調查,在不上網的美國人中,有32%的人表示互聯網太難掌握,其中,8%的人表示自己“太老了,學不會”。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60歲以上老年人中,能夠獨立完成訂票、掛號和網上銀行等網絡活動的老年網民占比分別為 33.9%、33%和32.8%。
知識鴻溝,即老年人面臨網絡詐騙威脅和難享便利化的政務服務等問題。魯金萍表示,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信息處理能力較弱,識別能力差,更容易成為虛假新聞和網絡詐騙的受害者。在德國,針對老年人的“孫子騙局”“錢財保管騙局”等電信詐騙屢禁不止。另據相關研究,臉書平臺65歲以上用戶分享假新聞的數量是年輕用戶的7倍之多。
彌合數字鴻溝需要共同發力
近年來,國家對此高度關注,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制定實施數字技能提升專項培訓計劃,提高老年人等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年底前,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此外,全國各地在涉及老年人出行、就醫、辦事等方面,也有諸多好的探索和實踐。
不過,彌合數字鴻溝仍任重道遠。魯金萍建議,政府層面還應進一步強化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和落細,如將數字素養培育融入社會教育和終身教育之中,為老年人提供繼續學習的平臺和機會;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范治理力度,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等。
“新加坡、智利、美國、日本等國家也在進行積極探索與多種嘗試,這或可為我們提供借鑒。”魯金萍舉例道,比如新加坡數字辦公室已為近10萬名老年人提供了智能手機視頻通話、政府數字服務訪問、在線支付等數字技能培訓服務。智利國家老年人服務局推行“老年人數字融合計劃”,在16個地區建立了32家老年人數字中心,教老年人如何上網、處理和保護個人數據。
企業層面也應加快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設計與改造。終端智能產品制造企業應進一步優化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推出簡易模式、屏幕朗讀、聲音增強器、語音助手、遠程守護和一鍵人工客服等功能。軟件服務企業和電子商務平臺應加快數字服務的適老化升級,比如網站提供老年模式,采用簡潔的圖標、放大的字體方便瀏覽。此外,企業還應積極開展老年人數字終端產品需求的調研和產品研發。
魯金萍舉例道,日本企業就重點扶持了移乘搬運、移動輔助、步行助力、自動排泄處理、健康監測和走失監視等智能化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歐盟“阿爾弗雷德”項目研發了老年人專用的人工智能虛擬管家,可與老人交談、提供活動建議、監測老人健康狀況等。新加坡數字辦公室推出一整套面向老年群體的協同性政策,包括設立數碼服務柜臺、數碼大使、銀發信息大使和數字超市之旅等。
彌合數字鴻溝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長期工作。魯金萍認為,在社會幫扶層面,應多開展數字技能培訓,助力老年群體融入數字生活。在家庭層面,可通過代際反哺等模式提升老年人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比如鼓勵年輕家庭成員為老年人提供技術輔導,將家庭“數字反哺”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媒介素養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