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養殖企業溫氏股份剛剛完成了農業“最貴種子輪”,拿到逾23億元投資。算上這次,兩年內溫氏股份已經三次將子公司拿出來融資。業內人士表示,溫氏股份因養豬而背負的資金壓力或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借子公司獲得大筆投資
近日,溫氏股份全資子公司中芯種業獲得有國資背景企業的投資,廣東種業集團以20億元增資后獲19.82%股權,現代種業發展基金以3億元增資獲2.97%股權,華農大資產以其持有的15.0015%的東成種豬股權換得中芯種業0.32%的股權。
中國商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芯種業及溫氏股份。前者表示,這筆投資將用于發展種豬事業;后者則表示,本輪增資有利于改善公司資金狀況。
與溫氏股份在豬場建設方面有合作的相關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溫氏股份資金實施統一集中管理的模式,子公司賬戶資金在規定時間內會歸集到母公司賬戶。 此次溫氏股份獲得國資投資,也能增加其流動資金。隨著生豬行情有所回暖,此前在各地暫緩發展的豬場項目也陸續開工。
“生豬屬于重資產行業,受生豬行情影響,規模豬企多背負起高額負債,融資困難,償債是當下豬企最想解決的問題。”國內某上市豬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豬企來說,目前資本投資或行情轉暖帶來的都是現金流的補充。若將來溫氏股份旗下子公司能夠上市,這些前期投資的價值也會翻倍升值。
在此次的投資方案中,溫氏股份也公布了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和業績補償。種豬銷售量方面,中芯種業在2022年—2024年實現的種豬銷售量合計不低于797351頭的80%,2025年—2027年不低于1080595頭的80%。
“若想完成這一目標,溫氏股份還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擴張豬場。”與溫氏股份在豬場建設方面有合作的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這一目標若實現,在種豬供應上,溫氏股份或僅次于牧原股份。
兩年分拆三家子公司融資
“目前,中芯種業仍在虧損,其吸引投資者的地方或在于種豬業務。”某金融機構行業分析員對記者坦言,目前,按照行業內對生豬市場的判斷,多數豬企或進入新一輪產能擴張期。在這一階段,大家都會“搶種豬”,種豬的市場價值會相應升高。
根據財報,2022年上半年,中芯種業營收約為3.57億元,虧損收窄至6332萬元。2021年底,中芯種業實現營業收入4.99億元,產生虧損2.89億元。獲得融資后,種豬業務將如何實現盈利?記者致電溫氏股份,對方未給出明確答復。
值得關注的是,算上中芯種業,近兩年溫氏股份已經分拆了三家子公司融資,另外兩家甚至在規劃上市。溫氏股份此前宣布,已啟動子公司溫氏乳業分拆至境內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同時,另一家子公司筠誠和瑞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截至目前,溫氏股份旗下還沒有子公司成功上市。
“上市進度遲遲未推進或是因為子公司業績始終未見好轉。”上述行業分析員坦言,綜合對比這三家子公司的虧損程度、經營狀況和合規性,若中芯種業也進入上市階段,或希望最大。
目前,在三家溫氏分拆融資的子公司中,中芯種業剛剛完成種子輪融資,溫氏乳業上市一再擱置,只有筠誠和瑞申請創業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受理”。對于中芯種業后續是否上市,溫氏股份與中芯種業方面均未給出明確答復。
欲擴大融資規模
通過分拆子公司融資,溫氏股份的資金壓力或能得到緩解。2022年上半年,溫氏股份的短期借款13.98億元,應付賬款53.24億元,其他應付款71.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8.06億元。對于溫氏股份來說,此次23億元的融資或能緩解短期償債壓力。
上述國內某上市豬企相關負責人說:“就目前生豬企業的債務狀況看,溫氏股份已經算是狀況比較好的了。除了分拆融資外,按照目前的經營狀況,溫氏股份也可以發行可轉債,增加定增方案募資。”
溫氏股份或也想在種豬業務上“下重本”,在中芯種業引入投資前,溫氏股份就聯合國資拓展新賽道。2021年2月,溫氏股份與廣東省國資委旗下專業投資機構及其他投資人等出資5.2億元,共同建立私募基金溫潤煦興壹號(珠海)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投資方向為高效、集約化生豬養殖項目。
此外,溫氏股份還欲通過對外投資來“吸金”。溫氏股份表示,旗下溫氏投資是其資金的蓄水池。2021年,溫氏投資實現營業收入0.57億元,凈利潤12.76億元,持有的股票市值約45億元。溫氏投資參與的項目中已有19家企業成功IPO,另外還有十余家企業正在IPO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