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聚焦“材料+裝備”雙輪驅動的天通股份(600330)再交靚麗答卷。據公司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08億元,同比增長10.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2億元,同比增長88.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21億元,同比增長39.36%。公告顯示,社保基金現身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
【資料圖】
拆分來看,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82億元,同比增長3.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9億元,同比大增225.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29.48%。其中,第三季度營收及凈利潤均創歷史單季度新高。
業內人士指出,從天通股份近幾年發展來看,業績增速亮眼、成長性顯著的背后,與公司前瞻性賽道布局及公司戰略落地息息相關。公司堅持電子材料和專用裝備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策略,深度聚焦磁性材料與部品,藍寶石、壓電晶體等電子材料以及專用設備業務,在新能源、光伏等賽道持續攀升的景氣度下,公司各項業務均取得長足發展。
磁性材料獲新發展機遇,藍寶石、壓電晶體材料市占率穩步提升
具體來看,軟磁材料方面,隨著近年汽車電子、光伏逆變器等下游新應用領域的增加,軟磁材料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繼2021年度軟磁材料在汽車電子領域收入同比翻倍上漲之后,公司今年延續高增長態勢,上半年在汽車電子領域營收增幅逾80%。另據了解,公司目前立項新產品中,汽車電子產品占比超過80%。
藍寶石晶體材料方面,行業經歷近十年的多輪洗牌后景氣度回升,且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聚。期間,天通股份默默蓄力,完成了諸多技術改造工程,藍寶石在400KG晶體穩定量產的基礎上,實現了良率提升及成本下降,且公司700Kg晶體已經進入小量生產階段,保持了行業領先地位,未來在miniLED及新型光學應用的拉動下,公司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壓電晶體材料方面,公司憑借多年技術積累,自主創新掌握了大尺寸晶體生長、晶片黑化和拋光等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在國產化的不斷推進下,國內廠家的市場份額呈現翻倍增長,公司依托技術和規模優勢,已經順利打通國內幾家下游器件客戶,目前已實現批量供貨。
基于對下游市場的發展信心,天通股份加快了規模擴張的步伐。公司年初擬投入17.12億繼續擴產藍寶石晶體、投入5.88億建設高性能軟磁項目;并且持續推進23.45億元定增項目對壓電晶體、長晶設備與智能裝備的投入,近期公司已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于核準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根據公告,天通股份預計定增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合計年均營收約23.58億元,年均凈利潤約4.03億元。
加速推進新一代長晶設備的產業化落地
“材料+裝備”雙輪驅動的另一發力板塊——專用設備方面今年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報告期內,天通股份孫公司天通日進研制的新一代開磨一體機得到了下游主要客戶的高度認可,截斷、開方、倒磨設備在國內新增產能市場中占有率領先。
另備受市場關注的是,天通與合作伙伴推進的新一代長晶設備的產業化落地進展。天通股份表示,下半年會加快產業化驗證,和合作伙伴一起增加長晶的機臺,進一步驗證穩定性及一致性,為產業化做好準備。現有的設備也已有合格的產品產出。
碳中和背景下,光伏產業景氣度持續上行帶動上游的硅片制造、光伏設備迎來發展潮。根據國內硅片生產企業產能規劃,西部證券預計,2022年硅片新增產能約217GW,對應的單晶爐市場空間約260億元,對應的切片設備市場空間近40億元,2022年硅片設備市場空間預計近330億元。
太平洋證券認為,未來CCZ的效能一旦滿足客戶量產需求,無論是合作伙伴單一客戶的增量空間,還是其他客戶在技術路徑上的跟進帶動,都將為天通帶來估值與業績的雙向提升,也正因為如此,CCZ未來有望成為公司市值上最大的驅動爆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