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星巴克斥約2億元人民幣從杜蕾斯母公司挖到了一位新任CEO。本周二,星巴克中國也迎來人事變動,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將重任CEO,以推進三年新開3000家門店的“重倉中國”計劃。
記者了解到,王靜瑛掌舵星巴克中國業務超過10年。2011年,她就出任了星巴克中國總裁,2016年擔任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2019年,王靜瑛出任新設立的星巴克中國董事長一職。2021年10月她開始休假。
公開資料顯示,在王靜瑛掌舵的十年中,星巴克中國門店數量由400多家提升至近6000家,并逐步成為一家擁有6萬多名員工的咖啡連鎖品牌。
就在王靜瑛重新上任前不久,9月14日,星巴克發布2025中國戰略:未來3年,星巴克中國預計總門店數量將達到9000家,預計凈收入翻倍,營業利潤為當前4倍。然而,星巴克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其中國市場營收同比下降40%至5.445億美元。因為客流量下降43%,平均客單下降1%的影響,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大降44%。
值得玩味的是,在星巴克同店銷售暴跌的同時,中國咖啡市場體量卻在不斷擴大。昨日,#當代人血液里有一半是咖啡#的詞條突然沖上微博熱搜,截至記者發稿前,該話題的閱讀量已達8492.9萬,討論數突破1.2萬。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為3817億元,消費者突破了3億人次,2022年預計達到4856億元,2025年更是有望突破萬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磨咖啡在中國市場的用戶普及不是由星巴克等外資巨頭完成的,而是以瑞幸為代表的平價本土品牌。2018年,瑞幸橫空出世,靠著“店海戰”和“價格戰”讓中國的咖啡市場格局出現了顛覆性的變化,原本習慣了以高價享受星巴克等舶來咖啡在購物中心營造的“第三空間”的消費者,在價格優勢下減少了走進咖啡店的頻率,開始從線上訂購咖啡外賣,而疫情加速了這種習慣的轉變,國內咖啡消費群體規模一下子從千萬元級別被推到了億元級別。當下,對于星巴克來說,要做大中國市場蛋糕,就必須發力數字化轉型下的線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