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華為全聯接2020期間,華為召開了以“賦城市生命體以智能,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為主題的智慧城市峰會,與嘉賓共商城市未來發展話題。期間,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岳坤代表華為公司分享了“城市生命體”理念及在城市治理領域的最新實踐。
新時代,新技術,為城市治理注入新動力
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也是人們居住生活的重要空間載體。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各類城市治理問題也日漸突出。數字經濟時代, 5G、AI等新技術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為城市治理注入新動力。
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口號。城市,第一次被賦予“生命體”的概念,變得鮮活生動起來。未來的城市是什么樣的?華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更加智慧、更富有生命力、居民的幸福感更強。數字經濟時代,城市不再是簡單的人工制造物,而是一個智能的生命體。
華為公司副總裁、數字政府總裁楊瑞凱認為,華為智慧城市面向不同應用場景,集成伙伴能力,讓城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通過“感、傳、知、用”全要素覆蓋,實現全面的城市規劃設計、感知交互、網絡傳輸、數據分析與處理、業務應用、運營管理的全鏈條商業閉環。。
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岳坤談到:“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邁入深水區,只有進行市區縣局統籌規劃,建立有效的數據聯接,讓智慧城市運營管理從能用到會用、好用、愛用,構建開放共贏、本地優先的生態體系,才能合力共贏,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共建城市生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
數字經濟時代,城市未來的技術又該去往何方?
數字經濟時代,新技術成為提振經濟發展、引領產業轉型的關鍵驅動力。在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大潮下,城市未來的技術又該去往何方?在本次峰會上,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吳志強為我們帶來全新思考。
吳志強談到,在過去,很多人認為“城市”是一個“人工制造的物體”,而世博會賦予了它一個新的概念叫做“城市生命體”。把城市看作一個生命,與人類同等的共生體。當我們尊重城市,城市就會回以尊重。只有以人為核心,找準城市居民最痛的點,產生巨大社會回報,才能產生新價值。
華為攜手合作伙伴,提供全球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如何讓一座城市變得更智慧、更富有生命力?如何在提及智慧城市建設時,能把城市真正的看作成一個智能的生命體?或許,我們從福州的身上能找到答案。從一座具有2200多年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轉型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有福之州”,福州用了20年時間。
早在2000年,福州就開啟了它的數字化建設征程。在“統一領導,統籌推進;統一規劃,政策引領;先行先試,共建共享;應用導向,便民惠民”的總體建設方針的引領下,福州全力推進數字化、信息化建設,著力將自身打造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城市和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與此同時,華為作為重要合作伙伴,開始深度參與數字福州建設。
當談到數字福州的建設經驗,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記歡表示:通過構建共性能力平臺,賦能信息化系統建設,發揮數據融合價值,從云的融合走向數的融合,從打破孤島走向聯接孤島,以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主要驅動力,推動城市數據要素全場景融合應用,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
華為在峰會期間發布《智慧城市未來發展白皮書》,分享了對未來城市的構想和藍圖,以及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探索實踐。
在智慧城市領域,華為通過5G、云、AI、智能終端等多技術協同,構建開放平臺,打造覆蓋云、邊、管、端的“黑土地”,攜手伙伴創新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文明、經濟服務等多場景化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提升智慧化水平,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目前,華為已經為全球40多個國家、200多座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既擁有在北京、深圳、天津、蘇州等大城市的全面建設經驗,也有在湖南益陽、安徽黃山、甘肅敦煌、山西靈石、河北靈壽等中小城市的實踐經驗。在未來,華為仍將和伙伴一起致力于新時期的智慧城市建設,共同打造城市生命體,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助力實現建設數字中國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