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1、谷歌11日凌晨召開I/O開發者大會。據悉將推出PaLM2語言模型,涵蓋多達100多種語言,能夠進行代碼撰寫、數學解題、創意寫作分析等等。另外,用于與ChatGPT打對臺的AI聊天機器人Bard,也正在開發更強力的版本,據悉除了用于更復雜的數學解題、代碼,還能處理邏輯問題,并拓展至日、韓文。谷歌也計劃拓展Workspace AI合作,可以通過表格產生投影片、Meet會議中產生AI圖片等,目前已向少數用戶提供Gmail、谷歌文檔的AI功能,未來計劃替Meet、試算表、簡報引入。
2、ChatGPT上月全球訪問量17.6億次,已達到谷歌的2%,百度的60%!根據SimilarWeb統計,已超越必應、鴨鴨走DuckDuckGo等其他國際搜索引擎。擋在前面的除了谷歌,就只剩中國的百度和俄羅斯的Yandex。
(資料圖)
3、OpenAl聯合創始人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的加密貨幣項目“世界幣(WorldCoin)”推出新產品——加密錢包World App,或成AI時代的“身份證”。作為世界幣推出的首款消費級產品,World App建立在以太坊側鏈Polygon之上,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下載、使用。
4、OpenAI推出Shap-E模型,這是一個生成3D對象的模型,用戶可以在Microsoft Paint 3D中打開,甚至支持在3D打印機轉換成STL文件。Shap-E模型可在GitHub上免費獲得,并支持在PC上本地運行。下載完所有文件和模型后,不再需要聯網,且它不需要OpenAI API密鑰,因此用戶無需為使用它付費。
5、資源整合,微軟與甲骨文考慮共享AI服務器。甲骨文和微軟最近討論了一項不同尋常的協議:如果任何一家公司為使用大規模人工智能的云客戶提供的計算能力不足,雙方將相互租用服務器。這筆交易將幫助這兩家互為競爭對手的云服務提供商滿足市場對可運行人工智能軟件的服務器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一需求已導致服務器短缺。知情人士稱,擬議中的服務器共享交易談判進行之際,甲骨文董事長和其他高管正制定更廣泛的人工智能戰略,包括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軟件來改進公司的核心軟件產品。該公司還在考慮內部開發人工智能軟件,并將其出售給云客戶。
6、亞馬遜、微軟、谷歌等美國科技大廠已推出或計劃發布8款服務器芯片(CPU)和云端AI芯片,用于內部產品開發、云服務器租賃業務或兩者兼有,在研芯片集中采用5nm工藝節點。這些大廠共同斥資數十億美元開發和生產微芯片,芯片項目正成為他們降低成本和贏得商業客戶戰略的關鍵部分。
7、韓日ICT部門啟動了到年底前成立ICT部長級定期協商機制的相關準備工作。為此,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第二次官(副部長)樸允圭將于月底訪日,與日方對口官員——總務副大臣舉行工作會議。樸允圭表示,具體合作議題尚未敲定,但預計雙方將就韓日首腦會談上提及的人工智能和軟件等領域合作進行討論。
8、IBM公司CEO:在未來5年間,人工智能將取代30%的事務性工作崗位。
9、抖音發布平臺規范:發布者應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顯著標識,幫助其他用戶區分虛擬與現實,特別是易混淆場景;發布者需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產生的相應后果負責,無論內容是如何生成的;虛擬人需在平臺進行注冊,虛擬人技術使用者需實名認證;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侵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權、知識產權等。一經發現,平臺將嚴格處罰。
10、百度工程師首次現場演示,“文心千帆”如何可視化微調大模型。這是國內首次演示如何微調行業專屬大模型的全過程。文心千帆大模型平臺提供了可視化開發工具鏈,提供了數據生成、標注、回流的數據閉環管理功能。客戶以少量數據即可發起模型微調,最快幾分鐘就可獲得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11、由國內AI初創公司影眸科技團隊打造的Text-to-3D工具ChatAvatar近日公測,火速收攬超70萬瀏覽與關注。這是全球首款Production-Ready的Text to 3D產品,通過簡單的文本,就能生成影視級的3D超寫實數字人資產。具體而言,只需以對話的形式,在官網上用大白話向ChatBot描述自己的需求,就能按需生成3D人臉,并覆蓋一張貼合模型的真實“人皮”。
12、大模型發布會密集來襲:谷歌I/O 2023全球開發者大會(5月11日)、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5月18-21日)、微軟Build 2023開發者大會(5月23-25日)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7月6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