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港股市場出現些許震蕩,市場也有所擔憂,那么當前是前期反彈結束還是底部復蘇,我們該如何看?
首先,確立基礎的市場估值研究方法論——市場的估值由“整體盈利水平與貨幣政策共同決定”:
整體盈利水平:決定整體市場能夠帶來的股東回報,通常由整體凈利潤水平判斷;
貨幣政策:決定市場中流通的貨幣數量,進而決定估值高低;
1、港股市場目前的估值水平以港股目前的盈利水平來看,以整體港股PE進行判斷,港股PE=總市值/總利潤,從港股主板的PE水平來看,在經濟火熱的2007年牛市,港股主板PE最高可達25倍,在極端金融危機的熊市則最低到6.5倍,經濟正常有序發展期間,港股主板的PE在12-17倍之間,目前港股的PE水平是12倍;
另外來看,“投資賺取的是股權帶來的現金流回報”,因此利潤需要分配給股東才能帶來更多的回報,進而可以用“股息率”所處位置進行判斷,在牛市最巔峰,估值極高,股息率也比較低,如2007年10月港股股息率在1.96%,2021年3月港股股息率在1.83%,正常年份,港股股息率在3-3.5%之間,目前在3.34%,因此對于全市場的股息率水平,港股股息水平處于中位水平。
2、市場的擔憂對港股,目前市場在擔心經濟的恢復速度與是否能夠強勁恢復,進而提升港股整體的利潤和股東回報,因此在2022年末港股經過強勁反彈后,市場還處于“交易經濟復蘇”階段。
在《復盤中國資產四次大反彈,當經濟復蘇出現萌芽,港股之后怎么走?》中提過“中國資產正在處于強勁恢復期”,經濟恢復當前處于正在進行中,隨著經濟的逐步恢復,市場大概率能伴隨著“企業利潤的逐步體現,進而推動股東回報逐步提升”而帶動市場整體上行。
在市場震蕩時期,會讓人對未來產生許多的擔憂,但是我們把握主線,擁有更多的耐心,靜待經濟恢復的花開,目前貨幣政策持續寬松。在等待過程中,悉心選擇兼顧“估值和增長”的投資品,是當下最佳的策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