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報告提出,我國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近2萬億元。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6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4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國-中亞五國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阿網上絲綢之路建設成效日益顯著。中國電商平臺助力全球中小企業開拓中國市場,在非洲20多個國家實施“萬村通”項目,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報告顯示,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還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等問題。
報告稱,我國網民數量、數據資源、數字化應用場景全球領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將催生更大規模、更加多元的內需市場,將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無限可能。
報告明確,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牢牢抓住數字技術發展主動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先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報告提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以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為保障,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報告從八個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包括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牢牢掌握數字經濟發展自主權;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筑牢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加快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持續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全面加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保護,筑牢數字安全屏障;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報告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初步形成,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展望2035年,數字經濟邁向繁榮成熟期,力爭形成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產業體系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何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