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未來股份(600532)公告稱,將上交所針對會計差錯調整事項發出的監管工作函再次延期至6月14日前回復。
記者梳理公司此前公告發現,4月27日,公司稱在編制和配合審計2021年年度財務報告過程中,發現以前期間存在會計差錯,需追溯調整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致2020年年度報告貨幣資金減少6億元,預付款項增加6億元。上交所隨即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回復,公司已多次申請延期。
更令人糟心的是,因為沒有按期披露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公司股票在連續停牌期間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目前已有多名投資者通過微信falv365咨詢和關注事件進展。根據《股票上市規則》有關規定,如公司在股票停牌2個月內仍無法披露定期報告,則公司將在停牌期限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披露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公司股票也將從復牌之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法律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未來股份原名華陽科技,2002年登陸A股市場,此后通過股權拍賣、非公開發行和股權轉讓,公司名稱和主營業務也幾經變化,2020年12月公司名稱由“上海宏達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智匯未來醫療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從2021年1月19日起公司證券簡稱由“宏達礦業”變更為“未來股份”。
2021年11月,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該公司的前身宏達礦業披露的2016年半年度報告、年報,2017年半年報和年報,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由于屢次信息披露違法,因此,已有多名投資者向上海金融法院起訴,法院已經在陸續組織審理,結合公司再次違法被立案調查的情況,凡是在2016年8月18日至2022年4月26日期間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均可通過微信sifa515咨詢詳細的條件或者直接參與維權。
業績方面,盡管公司頻頻資本運作和調整經營范圍,但利潤始終在虧損和微利之間徘徊。目前,上海晶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可流通股份1.35億股,占比26.19%,是公司的控股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