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不淡,開年外貿走勢持續向好。根據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4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2.2%。在海關總署和業內專家看來,這主要得益于歐美經濟復蘇使得外需增加,加上“就地過年”加速了我國復工復產。這期間,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均有所增長。未來出口景氣依然可期,為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專家建議要保障相關政策的延續性,提高政策的實效性。
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貿易逆差433億元不同,今年前兩個月,貿易順差6758.6億元。具體而言,出口3.06萬億元,增長50.1%;進口2.38萬億元,增長14.5%。進出口形勢都延續了去年6月以來由負轉正、持續向好的態勢。海關總署分析指出,前兩個月外貿進出口增幅明顯、“淡季不淡”。
“傳統上,上年底圣誕旺季之后的兩個月,因為包含中國春節,往往是進出口的‘淡季’。”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今年前兩個月外貿數據表現如此之好,即便考慮到去年的低基數效應,也大大超過了市場之前的預期。”
受新冠疫情影響,去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同比下降9.7%,基數較低。但即使與正常年份相比,比如2018年、2019年同期,我國進出口增速也有20%左右。這一成績從何而來?在王軍看來,除了低基數效應外,主要是受外部需求超預期改善、國內經濟快速恢復等因素影響。
外需方面,海關總署同樣指出,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生產、消費景氣度回升,外需增加帶動了我國出口增長。今年以來,歐美經濟尤其是制造業景氣度明顯回升,美歐制造業PMI指數維持高位。同時受益于財政刺激計劃,歐美等主要經濟體消費復蘇,對我國產品需求增加。前兩個月,我國對歐美日出口增長59.2%,高于出口整體增幅。
進口方面,年后進入產銷旺季,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回升。海關總署調研顯示,部分企業提前備貨,主要進口集成電路、能源資源性產品,如集成電路、鐵礦砂、原油進口量分別增長36%、2.8%、4.1%。
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均有所增長。海關數據顯示,前兩個月,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分別進出口7862億元、7790.4億元、7163.7億元和3492.3億元,分別增長32.9%、39.8%、69.6%和27.4%。在與這些經濟體經貿往來更加緊密的同時,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也增長了23.9%。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在疫情期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機會,有助于穩外貿穩外資,對于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很有幫助。在這方面還要一方面推進,一方面同步發力,爭取早期收獲。
“繼續鞏固、擴大和相關國家外貿合作,重點在于促進多元化市場發展,持續挖掘歐盟等市場發展潛力,拓展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同時需要推動對外貿易創新發展,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持續拉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貿易紐帶。”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說。
前兩個月外貿實現“開門紅”,為全年開了一個好頭。海關總署調查顯示,近期出口企業反映出口訂單增加、對未來2-3個月出口形勢表示樂觀的比例均有所提升。但海關總署提醒,也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外貿穩增長任重道遠。
接下來的穩外貿政策應從哪方面發力?為促進外貿穩中提質,海關總署表示,未來將開展新一輪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推動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向各類口岸延伸,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深化“單一窗口”建設,推動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和隨附單證,鞏固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成效,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
此外,我國還將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融合發展,進一步發揮綜保區穩外貿穩外資這一重要的經濟增長平臺作用,引導更多的企業、更好的項目入區發展,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新設綜合保稅區。
在龐超然看來,未來仍需高度重視穩外貿工作,保障相關政策的延續性,提高政策實效性,為對外貿易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 外貿迎來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