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商戶總量持續下降,中小商戶轉行、放棄實體門店、為平衡成本遲遲不愿開門營業等現象日漸普遍,因此,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通過創新定位、創新服務來提振商戶信心,積極維穩。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近期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流通分會重點監測的46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含市場群)總成交額達到5447.97億元,同比下降8.70%。其中,6家市場成交額同比上漲,占總成交額的59.43%,平均增幅為5.92%;40家市場成交額同比下降,占總成交額的40.57%,平均降幅為24.05%。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有關負責人表示,3月至6月,受疫情影響,上海、廣州、杭州、沈陽、海城、紹興、新疆等各地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經歷了長時間閉市,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流通網絡中的東北、西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重點流通集散中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紡織流通整體交通網絡受阻,導致今年上半年整體成交額明顯下滑。
市場恢復營業后,疫情影響的余波仍然帶來較大的經營阻礙。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克服不利條件,積極提供增值服務,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探索,銳意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在為商戶紓困的同時也為市場平臺打開全新的價值空間。
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開展最多、商戶滿意度最高的增值服務是引流拓展類服務,如訂貨會、采購節、跨區域交流對接等。上半年,廣州國際輕紡城2022面輔料(春夏)采購節、2022海寧家紡布藝新品訂貨季等活動順利開展,提高了市場成交額。近年來,人群集聚、交通和接待流程繁雜的活動籌備難度和風險指數越來越高,最終成果往往難達預期。因此,專業市場嘗試引入數字化工具,線上線下融合引流、協同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如廣州紅棉中大門紅棉國際時裝周直播基地邀請來自韓國、廣州十三行、紅棉時裝城的網紅大V們加入時裝周直播陣營,掌握線上流量密碼;柯橋中國輕紡城打造中亞紡織品專場網上交易會,完成一對一連線對接,幫助商戶在無法正常開業的情況下開拓市場、保住份額。
“今年上半年,輕紡城積極努力地協助廣大商戶拓展新渠道、嘗試新模式,持續推出了‘布滿全球’、線上云展、‘紡城精選’、代理展等多形式的高效展會對接和溝通服務。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導向,精選輕紡城優質面料企業融合優質上下游資源,深度打造專業商貿對接服務平臺。紡城經營戶也在這股洪流中積極求變、多方拓展、抱團取暖,一次次在線上和線下取得了卓越的對接和營銷拓展成效。”紹興市柯橋區金柯橋展會有限公司負責人盛月軍表示。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形勢,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商戶積極調整經營思路,創新經營模式,在逆境中求生存、謀發展,激發了巨大的生存韌性和創新潛能,展現出靈活的調節適應能力和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商戶在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中,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
商戶結構多元化,除了傳統的批發商戶、多品牌代理型商戶外,買手組貨型商戶、批零兼營型商戶不斷增加,大學生創業和服二代創新型商戶更是不斷涌現,為專業市場解鎖線上線下融合的更多新模式、新場景;經營產品多元化,專業市場逐漸在垂直品類中進行細分,如杭州四季青市場的女裝類商戶,經營品類涵蓋杭派女裝、韓系女裝、歐風女裝、大碼女裝、潮牌女裝等各細分品類,年齡結構、設計風格、檔次價格等均進一步呈現多元化;銷售渠道多元化,專業市場商戶通過直播探店、直播銷售、電商供貨、私域流量銷售等方式,將線上、線下流量整合協同,以線上化的創新克服疫情帶來的不便,實現了銷售額的提升。
專業市場馬太效應凸顯。上半年,全國重點監測的46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含市場群)中,僅6家市場實現了成交額的同比上漲,而這6家市場的成交額占46家市場總成交額的59.43%,其中包含我國紡織面料、家紡、小商品等品類的千億級龍頭市場群。近年來,我國專業市場的集約化發展趨勢日漸明顯,紡織服裝產業優質產能、優質商戶、優質客源向實力雄厚的龍頭市場集聚,推動龍頭市場整合更多資源,創造更高價值。從未來趨勢判斷,集約化發展仍將是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結構調整的重點,在市場成交額穩定的情況下,市場總量或將繼續精簡。
大浪之中,行業優質資源不斷向創新能力更強、服務效率更高的各區域龍頭市場集聚,行業將進一步加速兩極分化,行業洗牌也將成為下一階段的主旋律。
關鍵詞: 紡織服裝產業 龍頭市場 紡織服裝產業創造更高價值 紡織服裝專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