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科技部與國資委召開工作會商會議: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王志剛強調,中央企業是國家關鍵領域科技創新的重要戰略力量,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發揮著“頂梁柱”、“壓艙石”的作用。要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好中央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要支持中央企業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卡脖子”領域,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有效維護國家產業安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勢展望】
中泰國際:預計港股維持低位震蕩的結構性行情機會較大
美股截至收盤,道指跌30.48點,跌幅為0.09%,報33531.33點;納指漲126.89點,漲幅為1.04%,報12306.44點;標普500指數漲18.47點,漲幅為0.45%,報4137.64點。谷歌A(GOOGL.US)I/O全球開發者大會期間股價曾漲5%,帶動搜索引擎、云計算等板塊漲幅居前,流媒體、疫苗股走強,氫能源、金屬板塊表現疲軟。
熱門中概股漲跌不一,理想汽車漲超13%,小鵬汽車、網易漲超1%,阿里巴巴、騰訊音樂、唯品會小幅上漲。港股ADR指數上漲,按比例計算,收報19779點,較香港收市上漲16.90點或0.09%。
中泰國際認為,當前恒生指數的PE為9.6倍,處于七年來2.5%分位數。盡管指數層面的估值很便宜,但整體市場估值不算便宜。港股主板平均市盈率已處于2011年及2016年以來68.0%及52.5%分位數。在中美經濟周期未共同向上前,以及美元流動性未真正轉向前,港股主板市盈率很難有大升空間,亦很難出現單邊大行情,預計港股維持低位震蕩的結構性行情機會較大。
【熱點前瞻】
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落地中關村
經科技部批復,由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牽頭建設的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落地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并于5月10日正式投入運行。根據運行方案,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將加速建設超大規模區塊鏈算力集群,著力構建由省市級骨干節點網絡、行業應用節點網絡組成的國家區塊鏈算力網絡,形成性能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服務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能源、安全生產、食品工業等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工信部:加快超高清視頻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據證券時報,5月9日,2023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開幕。工信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趙志國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按照“使用一代研制一代”的思路做好產品規劃和研制,面向產業鏈各環節分類施策,聚焦產業鏈短板弱項,引導加大對關鍵環節和重點企業的支持。深化重點領域融合應用。加快超高清頻道和內容生態建設,開展超高清視頻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視聽數據和信息資源的保護。
繼續“打薄”中后臺 阿里巴巴-SW(09988)擬拆分技術團隊 取消首席技術官職位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10日消息,作為阿里巴巴-SW(09988)組織變革的一部分,該集團已取消首席技術官(CTO)一職。經調整,阿里原先CTO線中的業務中臺、供應鏈中臺等核心團隊并入天貓和淘寶等阿里國內數字商業板塊,其余大部分團隊則被納入愛橙技術。阿里知情人士稱,原阿里CTO吳澤明的頭銜已改為愛橙技術CEO,繼續向集團CEO張勇匯報。
中信證券:客車行業迎來修復 海外市場打開新空間
中信證券最新研報表示,預計2023年開始客車行業將迎來周期向上的階段,國內旅游客車+電動公交車替換需求,海外疫后修復+電動化滲透率提升,我們預計本輪增長將至少是3年的時間維度。國內企業在電動化優勢明顯,已通過三電技術、“一國一策”的打法、銷售和服務的強力保障,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力,未來幾年海外市場將是企業實現新一輪增長的重要抓手。
首款氫動力市域列車在上海發布
5月10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的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上,中國中車最新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氫能源市域列車在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現場重磅發布。此次發布的氫能源市域列車,最高時速160公里,可實現600公里超長續航。
國泰君安:航空央企,被市場忽視的“中特估”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航空大邏輯,并非疫后盈利大年短邏輯,而是盈利中樞上升的“航空超級周期”長邏輯。中特估下,航空央企長期變化與價值并未被充分認知。票價市場化正在釋放國內被長期壓制的定價能力,時刻分配改革將助力國際競爭力提升,踐行“打造超級承運人”與“民航強國”國家戰略。預計航司業績將逐季改善,長期盈利中樞上行將超預期。旺季博弈風險釋放,維持中國國航、吉祥航空、中國東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中國民航信息網絡“增持”評級。受益標的北京首都機場股份(00694)。
【個股點晴】
海吉亞醫療(06078):宜興收購落地,區位優勢明顯,學科能力互補
5月9日,海吉亞醫療發布公告,宣布以2.68億元收購宜興海吉亞醫院(前宜興市第四人民醫院)合計89.2%的股權。
公司于5月9日宣布以2.68億元收購宜興海吉亞醫院合計89.2%的股權,對應估值3.00億元,對應22年PS為1.72倍,本次收購與公司以往及近期行業其他收購相比,估值水平合理。中金公司預計此次收購標的將于6月并表,貢獻業績增厚。
宜興海吉亞醫院位于江蘇省宜興市,醫院前身為宜興市第四人民醫院,是一家有著七十多年歷史積淀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優勢科室包括外科、肛腸科、骨科、消化內科、婦科;后續海吉亞將植入腫瘤科、精神科、透析科等海吉亞的優勢科室,實現能力互補。該醫院現有注冊床位369張并具備容納800張以上床位的充足空間,2021-22年分別服務就診患者約25.5萬和27.4萬人次,分別實現收入1.81億元和1.74億元;2021年凈虧損300.2萬元,2022年凈利潤為477.6萬元,對應凈利率~3%,考慮到海吉亞現有醫院平均15-20%的凈利率水平,宜興海吉亞提升空間較大。中金公司看好公司進行并購整合后的業績提升,及公司于長三角地區影響力擴展。
宜興市人口數量大、經濟發達,診療需求量可觀。1)2022年末宜興市常住人口達128.8萬,基數可觀,且同比持續正增長 。2)宜興在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排名第八 ,2022年全市實現GDP 223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疫情下仍實現同比增長3.2%1;3)醫療資源供給情況:全市有8家公立醫院、8家公共衛生機構和18家鎮(街道)衛生院,擁有4314名注冊醫師1;較強的公立醫院包括市人民醫院(根據官網計劃于23年8月搬離市中心至新院區)以及市中醫院(根據官網年門診量近80萬人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