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煙臺市防疫一線保暖物資吃緊。連日來,明遠創意生活智能車間啟動了“24小時人機不停”模式。他們連夜跨省調布,99臺縫紉機、6臺絎縫機滿負荷運轉工作,3天把2萬多套床品送上防疫一線。
在傳統家紡業生產模式轉型升級后,高效抗疫保供的背后是高質量發展的“智動能”。
智動能踐行“時間就是生命”
“千人紗,萬人布”是人們對傳統紡織車間的印象。在明遠智能車間吊掛縫合車間,一千多平方米廠房里只聽到機器運轉聲,工人僅有十來名。頭頂上,成排的“吊爪”拎著一床被子,按著軌道“走”到工人張海華前,她麻利地在機器上一掀一扯,機器在被子上“點”了32個固定點,再“拎”到下一程序,進行封口檢驗包裝后,就能直接出廠。
在絎縫車間,一部個頭龐大的“橫縫縱裁機”正在運轉,整卷兒的布從這邊進入機器,另一頭出來就是剪裁、包邊齊整的床單。
操作師傅邴鵬坤在明遠工作了8年,他見證了明遠工廠智能化的過程。“防疫物資能這么快就交付,和我們的‘神器’有關。你看,傳統的手工裁剪一個小時才生產20來件,一臺橫縫縱裁機從裁片、鎖邊、縫制、檢驗工序全部實現無人流轉,一套設備實現一小時300件的工作產能,比人工效率高出近20倍。”邴鵬坤說,按照傳統紡織品的生產工藝和流程來講,這一批兩萬多套防疫物資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才可能交貨,智慧工廠的建設直接提高生產效率,2萬套產品2天到3天就能準時交貨。
“3月17日,明遠創意生活響應政府號召,緊急協調防疫物資以支持防疫隔離點工作,為廣大在抗疫崗位上奮戰的社區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及志愿者等送上滿懷愛心的援助物資。”明遠加工廠廠長紀魯峰介紹到,3天時間,260多名員工加班加點趕制,共計生產2260件被子,6840套被套、床單、枕套等防疫物資。
有智能化、數字化雙翼“做最好的助手”后,紀魯峰感慨,“再不用為產品精細度達標與否過分操心”,更多的員工表示“做事有底”。
抗菌毛巾急醫護之所急
吉林省近期疫情形勢嚴峻,本土陽性感染者已超兩萬例。本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吉林、長春兩市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奮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志愿者和在校大學生急需要防護用品。3月24日清晨,滿載天竹聯盟抗疫物資的專車抵達長春市,39萬個天竹抗菌壓縮毛巾第一時間移交給吉林省防疫工作人員手中。
“病毒無情,天竹有愛”,從了解到需求信息到尋找貨源,從確定廠家到快速裝箱打包,天竹聯盟與時間賽跑。受疫情影響運輸成為最困難的事情,杭州到長春的飛機停航,火車及快遞停運,在物流運輸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天竹聯盟租用專車組織發貨,采取兩個司機輪流休息的方式不停歇趕路,僅用了33個小時就將第一批抗疫物資從浙江蘭溪運抵長春,用實際行動支援吉林抗疫。
目前,吉林省總工會防疫工作人員已順利接收到抗疫物資,將陸續分發給在長春的院校和抗疫工作人員手中。天竹聯盟將持續關注疫情變化和抗疫需求,為吉林省抗擊疫情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