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中原大地,春風浩蕩,生機盎然。
五年前,也就是2017年4月1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今天,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五周年。這塊“試驗田”里結出了多少果實,119.77平方公里的開放熱土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河南自貿試驗區的答案是:已累計完成159項改革試點任務,形成479項創新成果;以全省萬分之七的國土面積,貢獻了約16%的新設外資企業數、9.4%的實際利用外資額、7.1%的進出口額。
從關鍵數據看主要成績
159項
國務院明確的160項改革創新試點任務,已有159項在河南自貿試驗區實施。
479項
累計形成479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14項在全國推廣,80項在全省推廣,2項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3項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11.8萬家
掛牌以來,累計入駐企業11.8萬家,注冊資本1.34萬億元,分別是設立前的4.4倍、5倍。
125家
125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河南自貿試驗區投資布局。
19.8億美元
2021年,河南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19.8億美元,是掛牌前的5倍。
580億元
2021年,河南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額580億元,是掛牌前的4倍。
2018億元
推動“空陸網海”四條絲路建設全面展開,2021年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超過2018億元,同比增長15.7%。
這些成果最具“含金量”
近期,本報聯合河南日報、河南自貿試驗區研究院共同開展了河南自貿試驗區五周年改革創新標志性成果評選活動,結合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綜合評出10項標志性成果和10項提名成果。
10項標志性成果
1.以“減證”推動“簡政”打造“多證合一”改革品牌
選取一般性登記和備案類涉企證照事項,將發改、工信、住建、商務等部門多種證照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施“一窗辦理、一表申請、一網共享、一站公示、一照應用”,企業實現“一照一碼”走天下。改革舉措得到國務院肯定,在全國復制推廣,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具有標志性意義。
2.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
以往跨境電商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外設立專用退貨倉,分揀后再申報入區。該模式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設立退貨中心倉,消費者直接將退貨包裹快遞至中心倉,節約在途時間,避免超過30天無法完成退貨。海關對退貨包裹入區、在途、質檢、分揀、出區全覆蓋監管,顯著提升監管效能。集約化倉儲降低企業成本。被國務院納入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3.航空物流電子貨運試點
在全國率先形成航空物流電子貨運標準體系,其中單證標準、信息交換標準被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采納。搭建電子貨運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全程一體化信息服務,解決重復填報、多頭申報等行業痛點。該試點優化了口岸營商環境,增強了河南省航空物流國際競爭力,促進了我國航空物流行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進程。
4.“四鏈融合”促進洛陽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通過政策鏈帶動資金鏈,資金鏈促進創新鏈,創新鏈引領產業鏈,產業鏈助推政策鏈,實現“四鏈”有機融合,帶動洛陽市制造業企業活力增強、效益整體提升,初步形成了先進裝備制造、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材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10家超百億工業企業,連續三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在全國推廣。
5.PTA(精對苯二甲酸)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
2018年11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復,鄭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成為全國第三個引入境外交易者的期貨品種。截至2021年年底,鄭商所PTA境外交易者開戶428家,持倉占比超過10%。此舉完善了PTA貿易定價體系,提升了我國PTA期貨價格國際市場影響力,對推動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6.建設項目水電氣暖“現場一次聯辦”模式
改革前,水電氣暖需分頭辦理,耗時長;改革后,“多家申報”變為向政務服務中心“一家申報”。以前窗口受理、派員現場核查、再反饋項目單位“三步走”,改為各部門“首席服務官”“一對一”服務,在項目現場受理、核查、反饋“一站完成”。企業申請材料減少60%、辦理時限減至6~10個工作日。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7.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
2021年5月,國務院批復河南為全國首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已實現全流程打通,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方式可以又快又省地購買部分在國內已注冊的進口藥品,享受到跨境電商模式創新釋放的利好。監管部門通過平臺準入、企業準入、產品準入和全流程追溯實施監管。該試點對形成有效的跨境電商醫藥零售進口監管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8.構建多式聯運標準體系
建立多式聯運多層次標準工作聯絡機制,逐一調研標準研制需求,在全國率先發布省級多式聯運標準體系,包含基礎標準、設施標準、裝備標準、運營服務標準、信息化標準等。近三年發布多式聯運企業標準39項、團體標準10項,發揮了標準體系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有力支撐了河南多式聯運創新發展、交通強國試點建設。
9.利用第五航權開辟國際貨運新航線
2018年國務院發文支持鄭州機場利用第五航權,允許國外航空公司在鄭州機場中途經停,上下旅客和裝卸貨物。UPS、盧森堡貨航、阿特拉斯航空、以色列CAL和埃塞俄比亞航空在鄭州機場運營11條第五航權貨運航線,2021年國際貨運量18.2萬噸,占全部國際貨運量的36.3%。利用第五航權,鄭州機場豐富了國際貨運航線網絡,提升了中轉能力,對打造鄭州國際航空貨運物流樞紐具有重要意義。
10.遞進式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模式
在法院設置大調解指揮中心,搭建商事糾紛多元化解網絡平臺,統一受理、集中分流、跟蹤回訪。訴前引導當事人選擇調解、仲裁等化解糾紛,通過精準分流、專業調處、免費司法確認、速裁快審、源頭防范等,建立遞進式多元化解商事糾紛模式,推動商事糾紛便捷、高效、低成本化解,提升各方滿意度,為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提供經驗,獲最高人民法院高度認可,在全國法院推廣。
10項提名成果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監管模式
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人民法院設立
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
“一碼集成”服務
基于工程建設項目風險防控點的聯合監管
跨境電商“網購保稅+實體新零售”新模式
飛機租賃收取外幣租金
期貨標準倉單買斷式回購
創新“運貿一體化”國際班列運行模式
跨境電商市場領域智慧監管新模式
自貿試驗區給河南帶來了什么?
自貿試驗區不僅要“為國家試制度”,還要“為地方謀發展”。這五年,河南自貿試驗區不僅推動了一批開放平臺落地,還創新構建了五大服務體系,提升了全省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加速了企業集聚,保障了全省外貿外資快速增長,給社會民生領域帶來了多重利好。
推動了開放載體落地
“在我看來,隨著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不斷深入,國家對河南對外開放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了,全省的開放載體、平臺試點越來越多了。”談及自貿試驗區帶來的變化,開封綜合保稅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波深有感觸。
呂波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外貿人,對外向型經濟頗有研究。“開封片區掛牌后,區內市場主體活躍度持續提升,企業國際化發展越發迫切,但無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卻制約了開封市外向型經濟發展,設立開封綜保區迫在眉睫。”呂波告訴記者,當時全國18個自貿試驗區的48個片區中,沒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并不多,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封綜保區才順利通過國務院批復設立。
的確如此,河南自貿試驗區有力推動了一批試點載體落地。記者梳理發現,從2017年至今,國務院先后批復設立了洛陽綜保區、開封綜保區;同意河南省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鄭州獲批建設中東部地區唯一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開封片區獲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實現了河南特色服務出口基地零的突破。此外,鄭州機場充分利用第五航權,拓展了國際客貨運航線,貨運規模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6位、躋身全球前40強;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突破54萬噸,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5位。2021年,中歐班列(鄭州)開行班次增長37.6%。
創新構建了五大服務體系
政務服務體系 在全國率先建成“一網辦、不見面、一次也不跑”的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即時反饋,簡易注銷公告壓縮為20天,政務服務走在全國前列。
監管服務體系 實現常態化7×24小時通關,進口、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分別壓縮77.6%和93.8%,分別比全國多壓縮11.5和3.8個百分點,全省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
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創新服務實體能力增強,支持區內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556億元,利用跨國公司集中運營政策獲得可集中調配外債額度44.3億美元。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成交量、成交額分別增長51.8%、79.7%,分居全國第一位、第四位。
法律服務體系 法律服務保障體系更加完善,設立了自貿區法院(法庭)和國際商事仲裁院。鄭州片區人民法院是全國第5個、中部首個掛牌的自貿區法院。制定了民商事案件審判指引、仲裁規則等,增強了投資創業信心。
多式聯運服務體系 多式聯運內陸領先,“空中絲綢之路”空陸聯運、鄭歐班列鐵海公聯運以及鐵公空多式聯運項目入選國家級示范工程,《河南省多式聯運標準體系》成為全國首個省級多式聯運標準體系。
加速了企業集聚
河南自貿試驗區對企業的吸引力有多大?
有這樣一個事例,可以說明。2021年9月,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中鋼網把總部從北京遷至鄭州片區金水區塊。河南自貿試驗區有什么魅力讓中鋼網“垂青”?
“這個問題有許多人問過我,其他企業都是往‘北上廣深’去,為什么你們要把總部從北京遷到鄭州?”中鋼網董事長姚紅超饒有興致地告訴記者,這里的辦事效率高、營商環境好、政策紅利多、創新氛圍濃,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能夠帶動鋼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群發展。入駐六個月,中鋼網營收超過了50億元,納稅2000多萬元。
姚紅超說:“中鋼網平臺有30多萬家企業,我會把我的切身感受告訴他們,并圍繞‘中鋼網國際鋼鐵交易產業園’引進更多上下游企業在這里干事創業,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中鋼網總部的遷入,只是河南自貿試驗區吸引企業集聚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河南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已累計入駐企業11.8萬家,注冊資本總額1.34萬億元。125家世界500強、100家國內500強企業,益海嘉里、豐樹物流、上汽、華為、浪潮、華潤、格力、東旭等知名企業在這里投資布局。
新設企業數量激增與知名企業加快布局,有力保障了河南外貿外資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河南自貿試驗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80家、實際利用外資19.8億美元,分別增長33.3%、12.7%;實現進出口總額580.3億元,增長144.8%,其中出口309.1億元,增長66.8%,進口271.2億元,增長423.6%。
此外,河南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著眼于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發展,營造了更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社會民生領域帶來了許多利好,廣大消費者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國外優質產品。“網購保稅+實體新零售”模式,打破了線上網店與線下實體店鋪的界限,讓熱銷商品立等可取,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高水平建設河南自貿試驗區2.0版
從2017年的春天,到2022年的春天,河南自貿試驗區已經走過了1800多個日日夜夜。下一步,河南自貿試驗區該向何處發力?
對此,河南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王振利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用足用好先行先試優勢,以航空港實驗區、綜保區、高新區、經開區等為平臺,一手抓制度創新,一手抓產業培育,加快集聚國內國際高端要素資源,促進國內國際市場相通、產業相融、規則相連,當好推進制度型開放戰略的排頭兵,更好地‘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
五周年之際,相關專家也為下一步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帶來了“攻略參考”。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研究員 尹政平
河南自貿試驗區下一階段的建設要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國家戰略中予以謀劃,在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上闖新路。
一是突出河南特色,在形成首創性改革經驗上創新績。圍繞“兩體系、一樞紐”戰略定位,在發揮開放通道優勢、建設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監管制度等關鍵領域及其關鍵環節展開制度創新。二是對標國際標準,在探索前瞻性制度創新上開新局。圍繞服務貿易、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等領域展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探索。三是聚焦產業需求,在制度創新促產業發展上拓新機。把自貿試驗區全產業鏈集成創新與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形成改革共振。通過制度創新激發新型國際貿易、跨境金融服務、國際物流、科技研發等重點產業發展活力,促進開放型經濟功能高度集聚,推動產業蓬勃發展。
普華永道綜合商務咨詢主管合伙人 于勃
在五周年的建設節點,河南自貿試驗區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注重差異化探索試驗。一方面,河南自貿試驗區基于已有的制度創新基礎,應以對接CPTPP、DEPA等更高標準為目標,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電子商務、知識產權這些領域加大探索力度,推動制度型開放;另一方面,全國六批自貿試驗區形成了多點開花的競爭態勢,河南自貿試驗區要注重差異化探索,支持外向型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運輸自由便利、人員跨境流動自由便利、資金跨境流動自由便利的特征,與河南的新興產業業態、保稅功能等充分融合。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執行院長 郭宏
高水平建設河南自貿試驗區2.0版,要在推進制度型開放上有新作為、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有新作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新作為、在打造最優營商環境上有新作為。
一是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在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上全面發力;二是要加快推進高能級國際物流樞紐建設,推動樞紐優勢向樞紐經濟轉變,拓展開放合作空間,著力提升內外市場鏈接、內外雙向輻射引領能力;三是聚焦“集群強鏈”,加快構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四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打造數字政府,著力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過去的五年,河南自貿試驗區“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又是一年春來時,這里正全面開啟新一輪、更深層次的改革創新。河南,正奮斗在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春天里。
關鍵詞: 河南自貿試驗區 河南自貿試驗區五周年 改革創新 標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