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上墻,實訓機器一字排開,產品零部件整齊展陳,還有八角桌“頭腦風暴區”……玉環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機械實訓中心宛如一個小工廠,學生們身著工裝站在機器前,對照著手冊進行操作,身旁的教師不時進行指導。
玉環是臺州南部灣區經濟的核心地帶,是融合溫臺區域合作、接軌長三角的“橋頭堡”。當地機械產業發達,玉環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緊密對接地方產業,長期扎根裝備制造行業,設立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群。“學校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培養懂技術會鉆研的多面手,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與技術支持服務,達到產教融合、學城共興的良好效果。”玉環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顏申君說。
“雙核心”校企協同人才培養
該校教學處主任王中寶介紹,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群包含數控技術應用、模具制造技術、機電技術應用、智能設備安裝與維護和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5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作為該校傳統優勢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已有近20年辦學歷史,“是一個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的專業群。”
行業有需求,培養才能有目標。為此,該校在充分結合玉環地方支柱產業的基礎上制定調查問卷,走訪和調研企業102家,輻射汽配、閥門、機床、眼鏡、醫療器械等產業,形成區域人才需求報告,明確企業、行業人才需求與崗位要求,構建以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為目標的“雙核心”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群先后開展了2018級、2019級海德曼以及琦星、蘇強格4個冠名班的有效培養,獲得企業高度認可。“通過專業群建設的縱深推進,以及校企協同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實踐,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質量提升顯著。”王中寶說。
近兩年,該校累計培養輸送機械類專業300余名具備“雙核心”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學校與海德曼形成的協同培養模式被評為省級校企合作共同體項目,“琦星工業機器人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共同體”獲評臺州市“五個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截至目前,該校各類專業累計緊密型合作企業達50余家。去年,與海德曼等2家企業再次簽訂冠名班合作協議,與琦星公司簽訂了產業學院建設框架協議。專業群還招收4個中高職一貫制班級,與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深入推進5年“一地化”校企協同培養,為當地汽配、閥門、機床和眼鏡四大現代制造業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做小微企業的技改“智囊團”
作為機械專業教師,在旁人眼里,該校楊帆、盧慶才等老師有點“不務正業”,因為他們經常帶著一幫學生“泡在企業里”,和企業職工同進同出忙得不可開交。
不過,他們可不是在瞎忙,過去幾個月的忙碌有了成果——為當地一家小微企業臺州超環機械有限公司研發的“卡簧自動裝配機”項目完成了,投入生產后企業的認可度很高。
多年來,該校以省級“青智”雙創工作室為平臺,充分發揮王中寶、徐敬東等3個名師、技能大師工作室,做當地小微企業的技改“智囊團”,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協助科技攻關,累計開展各類技術服務32項。
楊帆介紹,去年該校承接和完成了臺州于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玉環廣諾機械有限公司等小微企業技術研發項目6個,并獲得授權專利3項,新受理專利5項,提高了地方小微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助力轉型升級。
專業群立足于扎實的產業基礎,不斷推進“校企雙主、專創雙融”的產教融合模式。除了培育中職學生,還積極開展面向社會的各類技能人才培養,包括車工、電工、工業機器人、汽車維修工等20多個項目,并拓展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的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等“1+X”證書培訓項目,提升培訓層次。同時,基于職教集團,校企共建共享專業群23個校外實習基地,送教到企業,有效提升了輻射人數。
“我們將繼續攜手高職、規上企業,構建‘就業+升學’雙元素的五年制企業冠名班課程體系,實現學生的專業提升和多元發展,為浙東南地區重要發展極的建設提供人才支持。”顏申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