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市場潛力逐步釋放,工業生產持續恢復,就業物價形勢平穩……8月份,中國經濟頂住多種超預期因素影響,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
與此同時壓力猶存。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直言,國內疫情散發多發、高溫干旱少雨極端天氣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沖擊較大,部分地區生產、投資、消費受到一定影響。市場需求不足的矛盾仍比較突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制約經濟穩定恢復。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9月19日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亦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總體延續了恢復發展態勢,但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正處于經濟恢復緊要關口。
付凌暉表示,下一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狠抓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落地見效,著力擴大有效需求,著力穩就業穩物價,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政策持續落地見效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前期,中國經濟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增長受到了沖擊。
5月份以來,中央出臺一系列穩經濟增長措施--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提出六方面33項措施;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19項接續政策措施,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的落地,國內經濟復蘇加快。8月份,中國制造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由負轉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繼續加快增長,特別是裝備制造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產量增長較快。
孟瑋舉例稱,中國汽車產業克服疫情等因素影響呈現出恢復增長的態勢,為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產銷方面,今年前8個月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
汽車產銷量走高離不開穩增長、促消費、減稅降費等政策的支持。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8月全國約355.3萬輛車享受了車輛購置稅減征政策,累計減征車購稅230.4億元。而且享受政策的車輛數、減征稅額均呈逐月增長態勢,特別是8月份減稅額和享受優惠的車輛環比增幅均超過10%,分別為10.3%、11.7%。
“當前宏觀經濟依然運行在合理區間,穩經濟政策起到良好成效。”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評價道。
進一步著力擴內需
當前,內需依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對加固經濟基本盤、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可喜的是,當前國內市場需求逐步改善。一方面,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重點領域的消費潛力在逐步釋放,市場銷售規模繼續擴大。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4%,增速比7月加快2.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專項債發行使用加快,投資項目的要素保障不斷強化,投資增速不斷加快。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8%,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首次回升。
盤和林表示,鑒于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要進一步加碼拉動內需和增加有效投資這兩條政策主線,為經濟增長添動力。
盤和林認為,短期內擴大內需可以通過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和政府發放的消費券來推動。基建投資的資金可以通過專項債籌集,而發放消費券可以對區域產業進行精準扶持。從長期看,擴大內需還要依賴增收和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增收的核心是提高就業率和優化就業結構,發展具備高附加值的產業,讓百姓擁有更多可支配、可用于消費的收入。社會保障應該圍繞健康、醫療、養老、教育、生育等諸多方面,為百姓減少后顧之憂,從而讓百姓敢于消費、樂于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