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2022服貿會,多才多藝的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導航員機器人、調酒師機器人、咖啡師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巡檢機器人、“飛檐走壁”機器人……機器人在中國數字化轉型以及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互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支持下,本屆服貿會上,企業紛紛在機器人消費新市場發力。
在聯想的展臺,晨星機器人S1前排起了長隊,前排觀眾帶上晨星S1眼鏡,便可直接看到遠程機器人采集到的畫面,通過這種3D+AR虛擬沉浸式體驗,人類的視野被極大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傳說中的“放眼千里之外”。
無獨有偶,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指揮防汛機器人小禹、江西站臺的消毒機器人消毒豹、廣聯達展臺的巡檢機器人……企業正在押注機器人市場,力爭下一個“百億藍海”,但在眾多機器人產品陸續被推出的同時,安全問題同樣被提上日程。
作為智能機器人的基礎支撐,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尤為重要。國際IEEE院士、國際導航與運動控制科學院院士蔡自星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世界人工智能融合發展與安全應用論壇上表示,長期以來,人們直接與機器打交道,現在轉為借助智能機器與傳統機器打交道,傳統的“人-機”社會結構逐漸被“人-智機-機”的新社會結構取代,智能機器正在代替人類從事腦力和體力方面的各種勞動,因此,人工智能的社會安全問題對于行業發展、經濟進步至關重要。
據行業分析公司Counterpoint最新報告,受人工智能技術進步,以及消費者意識和偏好的擴張等影響,2021年全球消費級服務類機器人市場增長25%,預計2021-2025年,出貨量以2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個人和教育類別機器人將占據45%的最高份額。
蔡自星認為,企業在開發“百億藍海”市場時,也要關注社會安全、心理安全、政治安全、倫理安全、法律安全和技術安全等問題,要研究和建立管控人工智能安全風險的管理體系,推動人工智能與國民消費經濟各行業深入融合和安全發展,促進國民消費經濟轉型升級,為科學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 2022服貿會的機器人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社會安全問題 機器人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