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5月11日,港A兩地電力板塊集體發力,綠電、電力設備等多個相關概念股紛紛上漲。港股市場中,截至目前,$華電國際電力股份(01071.HK)$、$華潤電力(00836.HK)$漲超2%,$大唐發電(00991.HK)$、$華能國際電力股份(00902.HK)$漲超1%。
其中華能國際電力年初至今漲超30%,大唐發電年初至今漲近23%。
【資料圖】
在此之前,受煤價高企的影響,電力行業普遍經營壓力較大。如今“中特估”投資風頭正盛,帶動電力板塊頻頻上漲。疊加夏季臨近用電旺季將至,各地用電需求有望持續增長,電力板塊景氣度或持續提升。
用電高峰將至電力數據是反映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今年以來,隨著各地消費的復蘇、企業加大生產,全國多地用電量出現上漲趨勢。
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2.1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比上年四季度增速提高1.1個百分點,電力消費增速穩中有升。第一、二、三產業合計用電量1.7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分月份看,1—2月、3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3%、5.9%。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表示,3月用電量增速比前兩個月回升較多,一方面有上年同期部分地區疫情形成的低基數因素;另一方面是受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的拉動。
政策端方面,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關于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出完善合理的電源結構、統籌各類電源規模和布局、增強常規電源調節支撐能力。
隨著社會生產生活快速恢復,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保供壓力也在加大。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梁昌新預計今年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可能超過13.6億千瓦,比去年有較大的增長。此外,今年我國電力供應總體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時段可能會出現用電緊張。
據測算,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約9.15萬億千瓦時,全年增速在6%左右。2023年正常氣候情況下,夏季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約為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若出現長時段大范圍極端高溫天氣,則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億千瓦。
電力板塊開始發力?當前,電力系統正處于向高比例新能源、電力電子化(“雙高”特性)日漸顯著的新型電力系統加速轉變的關鍵期。系統內部的運行特性發生了較大變化,抗擾動能力和調節能力下降;同時外部與氣象、交通等其他系統的耦合更加緊密,更易受到外部風險的沖擊。
考慮我國未來用電整體趨勢及不同負荷的可調節特性,中金公司預計2025年、2030年我國可調節資源潛力將分別達到8300萬千瓦、1.3億千瓦左右,占最大負荷的比例分別為5.1%、6.6%;結合我國電力市場發展趨勢,按照邀約型、市場型兩種模式綜合考慮,估算2025年、2030年我國需求側資源參與市場化調節的理論市場空間可能達到約400億元、1400億元。
展望后市,國泰君安稱,維持電力行業“增持”評級。復盤歷史調價周期,當前盈利水平下,火電尚不具備降電價條件。彼時火電盈利修復時間及空間較充分,此后降電價期間火電仍能保持良好盈利水平,具備降價讓利空間,而當前煤價仍顯著偏離合理區間,火電盈利修復尚未兌現,目前關于降電價的討論為時尚早。
信達證券指出,國內歷經多輪電力供需緊缺之后,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
在電力供需緊缺的態勢下,煤電頂峰價值凸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下,電價趨勢有望穩中小幅上漲,電力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有望持續推廣,容量補償電價等機制有望出臺。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或將持續依賴系統調節手段的豐富和投入。此外,伴隨著發改委加大電煤長協保供力度,電煤長協實際履約率有望邊際上升,煤電企業的成本端較為可控。展望未來,電力運營商的業績有望大幅改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