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是促進城鄉生產和消費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客觀要求。近日,商務部、國家郵政局等8部門發布《關于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了相關工作目標和六方面主要任務,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實施路徑。
助力城鄉雙向流通更加暢通
《通知》提出,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將升級改造一批縣級物流配送中心,促進縣域快遞物流資源整合,建設一批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提升公共寄遞物流服務能力,爭取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中心、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同時,農村電子商務、快遞物流配送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更加健全,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雙向流通渠道更加暢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通知》提出了我國農村地區快遞物流的發展目標,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實施路徑。”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有助于提高我國農村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有利于發揮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在促進農村收入和消費雙提升中的作用,有助于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構建新發展格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我國實現共同富裕。
《通知》從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網絡布局,補齊冷鏈短板、提升冷鏈流通率,整合快遞物流資源、提高配送效率,擴大電子商務覆蓋面、提升服務能力,培育市場主體、促進協同發展,規范行業秩序、優化發展環境等六方面部署了多項工作任務。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亦表示,促進城鄉生產和消費有效銜接以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都離不開上述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特別是推動農村消費,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大電商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盡快補齊農村地區和中西部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短板,包括完善交通路網、提升鄉村道路等級等,并要不斷改善農村地區商業環境。另一方面,立足農村當地具體現實,還需要讓更多的人接受互聯網,接受農村電商,尤其是直播帶貨、社交拼團等新業態。此外,要進一步打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加快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產品銷售和上行。
著力補齊電商物流體系短板
洪勇坦言,當前我國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協同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協調、營商環境有待提高、制度規則不統一等問題,上述問題制約了我國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發展。
在洪勇看來,針對我國東中西部差異,發展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應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堅持因地制宜。各地農村地區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應結合當地發展水平和特點制定政策,保證縣有中心、村有網點、鄉有服務。
二是發展統一市場。在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領域,部分地區還存在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不公平不合理的做法,應加快發展統一市場,打通市場壁壘。
三是加強資源整合。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均投入較多資源,為避免重復投入,造成資源浪費,應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合理高效利用各類資源。
此外,付一夫補充道,還要加快提升冷鏈流通率。當前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依舊薄弱,冷鏈運輸設備占比不高,特別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套設施及服務不夠完善,預冷、包裝、配送等冷鏈能力欠缺。
“冷鏈物流幾乎介入了食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生命周期,涉及生產和流通過程的多個部門,還需要加強冷鏈物流體系信息化轉型。”付一夫強調,如運用專業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來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檔案,科學地整合生產、分銷、倉儲運輸、配送等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提高整體效率,實現冷鏈運輸管理的透明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