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小企業在創業致富、推進共同富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更成為國家、社會關注的重點,而扶持中小微商家“應急”更要“致遠”。
“這一波疫情更讓我意識到了物流供應鏈的重要性。”義烏億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詹宏磊說,過去很多義烏商家追求薄利多銷,但這幾年隨著疫情影響和流量見頂,義烏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重視供應鏈管理,也在追求客戶體驗的極致化,“這樣才能做可持續的生意,才能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正如詹宏磊的切身體會,隨著商業經營模式變化與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一套更加高效、敏捷、智能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借助電商平臺將廚具等家居用品行銷全國的億海,選擇了與京東物流合作。近8年來,從最早的快遞運輸逐漸向倉配一體的供應鏈合作深入,受益頗豐。最近,其又入駐了京東于“6·18”期間正式啟用的義烏和溫州的兩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
據悉,義烏、溫州“亞洲一號”的落成是京東“織網計劃”的最新成果,不僅將進一步暢通城鄉物流,提升“包郵區”消費者體驗,還將通過軟件、硬件及系統集成的“三位一體”供應鏈技術和一體化供應鏈能力助力當地中小商家轉型升級,推動長三角經濟圈協同發展,加速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重點強調了“建設現代流通及物流網絡作為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的主要支撐”,通過打破各種壁壘與自我小循環來促進國內大循環,進而推動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進一步暢通,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供給與需求更高層次和更加良性的動態平衡,繼而讓各類市場要素都能得到更加高效的運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四五月上海疫情反復期間,京東物流迅速規劃、靈活調配義烏亞一分揀中心的能力,承接上海松江分揀中心的貨物處理工作,極大紓解了上海地區的訂單處理壓力,為整個華東地區的供應鏈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為了助力更多中小商家提升供應鏈效率,京東物流一方面通過供應鏈基礎設施的布局與京東快遞產品能力加持滲透,帶動當地快遞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還在倉儲模式上探索多樣化創新,大力推廣倉倉合一、廠倉合一、店倉合一,以及云倉等創新業態,在商品最先一公里出庫、最后一公里前置等方面加大布局力度。詹宏磊透露,“億海在義烏有2700平方米的倉庫,目前我們也在跟京東物流合作籌劃搭建云倉,讓當地更多的商家能使用京東物流的服務。”
從2014年京東物流第一座“亞洲一號”落地上海到今年義烏、溫州兩座亞一的接連投用,多座亞洲一號的快速建設和產業聚集效應已形成了令人矚目的“亞一生態圈”,從解決就業到人才培養,彰顯了強大的輻射覆蓋功能及產業帶動效能。
目前,京東物流在長三角地區落地運營了7座“亞洲一號”,不僅為江浙滬本地和皖贛豫等周邊省份新增了數萬個工作崗位,促進了區域人才的有機循環流轉,而且通過構建完善的下沉物流基礎設施和上行產地產業帶渠道帶動著更多產地產業帶的高質量發展,包括義烏的拉鏈、永康的五金、寧波的文具、杭州的服飾、溫州的鞋帽等在內的眾多傳統制造產業也將在一體化供應鏈的加持下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