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餐飲外賣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外賣服務日益被消費者所依賴,其所蘊含的商業價值也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外賣餐盒、一次性餐具等外賣包裝使用的增長也造成了新的環境壓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指出,促進綠色消費是消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在消費各領域全周期全鏈條全體系深度融入綠色理念,全面促進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升級,這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對此,讓綠色成為外賣行業發展最亮底色,站在外賣行業全生命周期和全價值鏈的角度,提供綠色包裝解決方案、引導平臺商戶綠色服務、激勵消費者源頭減量、設立基金支持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實施生態公益項目……外賣平臺厚植“青山”,鋪就了一幅不斷綿延的綠色畫卷。
創綠,從只為達標到環保亦好用
“紙吸管真的很環保,但在我嘴里就降解了。”2021年1月1日,全國塑料吸管禁令正式施行,茶飲品牌紛紛開始啟用紙質吸管,但紙吸管易泡軟,口感差,頻繁遭到消費者吐槽,這也成為讓快樂檸檬頭痛的問題。
為綠色、為達標,使用環保包裝“被吐槽”的不是個例。“2018年,我們試用環保餐盒一段時間后就恢復使用傳統餐盒了。環保餐盒不僅造價高,且19個使用環保餐盒的外賣訂單就有兩單會發生撒漏。”北京和合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渠道經理孫越說。
與綠色美好生活相擁,是政策所指,也是社會共盼,但所行之路并不容易,不過一直有企業在堅定前行。
2017年8月,美團啟動外賣行業首個關注環保的行動“青山計劃”,持續探索為外賣餐飲包裝“增”綠。從開展綠色生態設計到建設綠色標準規范,從增加綠色包裝供給到對接供需推廣綠色制品,美團也與和合谷和快樂檸檬等餐飲企業共同破解著“綠色之困”。
“通過‘青山計劃’的綠色包裝推薦名錄及孵化的項目,我們尋找到了合適的材料制成碗體,再用類似奶茶壓制封口的熱封蓋膜方式進行密封,全部使用具有防水、防油功能的植物纖維材料作為包裝,一方面能確保整體材質環保美觀,另一方面能夠適應中式餐飲的封裝習慣,減少了和合谷所面臨的外賣撒漏情況發生。”“青山計劃”包裝創新高級經理張濤說。
而針對快樂檸檬的痛點,“青山計劃”則支持生產企業開發了聚乳酸(PLA)冷飲專用改性料及吸管制品,這種吸管具有全生物降解、成本符合預期等優點,解決了早期紙吸管易軟易泡爛等問題。通過兩輪樣品測試后,快樂檸檬在北京所有門店投放了40萬支PLA全生物降解塑料吸管,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使用,消費者反饋體驗良好。
8月31日,美團發布的“青山計劃”五周年進展報告顯示,截至今年8月,其已發布兩批綠色包裝推薦名錄,搭建綠色包裝交易平臺,針對餐飲外賣16大類菜品,已開展6類菜品的綠色包裝解決方案研究。其中,已形成紙質、降解塑料、易回收易再生三類綠色包裝推薦名錄,共計納入101家生產企業的161件產品。2020年至今,針對中餐、茶飲等應用場景,“青山計劃”孵化了兩批次30款綠色創新包裝,累計投放191萬件供餐飲商家使用。此外,牽頭或參與了包括《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紙質綠色外賣包裝通用技術》《再生聚丙烯非織造布環保手提袋》等在內的7項國家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制定。
共綠,從無需餐具到構建生態圈
外賣平臺上,用戶挑選出心儀的美味后,在提交訂單環節都躲不開一個選擇題“是否需要餐具”,這也是2017年美團推行“青山計劃”后率先上線的一項產品功能。
然而,看似簡單的環保選項融入日常并非易事。當“無需餐具”成為用戶下單前的必選項,相關投訴也居高不下。
“為什么要默認不需要餐具?”“著急吃飯不送餐具,用手抓嗎?”……根據部分商戶反饋,一些用戶下單時未注意選擇了“無需餐具”,發現送餐沒帶餐具,會對商家進行投訴。一些商家也對此頗不理解。為了避免用戶誤選出現差評,有的會直接為所有訂單配備餐具,也有的為了提高出餐效率會將餐具提前放進打包袋中。
但在“青山計劃”中,從源頭減量推動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是美團設計“無需餐具”功能的初衷。對此,其一方面優化了“無需餐具”的產品功能,用更突出的顏色和字體予以提示,并推出記錄用戶“無需餐具”的下單次數,給予成就勛章、外賣優惠券等激勵功能;另一方面針對積極支持“無需餐具”的商家,會為其點亮“助力低碳消費”徽章,并通過流量扶持、年度表彰等方式鼓勵商戶綠色經營。
數據顯示,自2017年至今,已有超過2億用戶使用過美團外賣“無需餐具”功能,環保訂單占比增長近40倍。有的消費者在點餐量較大時,不僅會選擇不要餐具,還會添加備注“少用些塑料袋,盡量裝在一起”。
引導和鼓勵節約糧食行為,規范商家經營,創新產品供給,助力減少餐飲食物浪費,構建商家-平臺-消費者可持續消費生態圈,也是“青山計劃”的目標所在。
2020年,在覓唐餐廳創始人王銀芳接觸到“青山計劃”時,美團也在為制作行業首份《可持續餐飲商戶指南》尋找“同道之人”。
當年12月,在中國飯店協會指導下,美團聯合肯德基、海底撈、西貝莜面村、喜茶、覓唐等餐飲商戶,共同發布了這份《指南》。《指南》在可持續食材、可持續門店、可持續包裝、社區支持與公益行動四個方面提出了13項行動建議,推動餐飲行業可持續發展。
為減少消費者的餐桌浪費,覓唐遵循《指南》將暢銷菜品劃分出大小份,由顧客自由選擇。“如果不是很喜歡吃這道菜,那也不至于剩下很多。如今,消費者點單時,對大份與小份的選擇已經各占一半。”王銀芳說。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美團平臺上“小份菜”“半份菜”等關鍵詞搜索次數達610萬次,提供小份菜的堂食商戶數及小份菜菜品數量同比增長50%。同時,《外賣包裝怎么做更環保》《如何減少餐飲門店食物浪費》等系列視頻課程在美團培訓頻道上線,幫助商戶將可持續經營的理念、原則落實到每個細節,累計播放量超過16萬人次。
植綠,從一家探索到全社會參與
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這個過程中,社會、企業、個人都需要改變過去既定的生產生活方式,去重塑觀念、重估價值、重構產業。
據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測算,中國實現深度脫碳目標需要資金超過170萬億元。龐大的資金需求僅憑政府財政無法實現,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投入。
促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通過“科技+公益”為社會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力量,“青山計劃”也在為外賣行業提升更多的“綠色含量”。
2021年6月,美團發起公益性的青山科技基金,先期投入5億元,設立“青山科技獎”和“環保科技創新示范項目”,希望以此鼓勵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環保研究,同時促進更多環保科技成果在產業發展中發揮價值,讓創新的火種能夠在一定的資金支持下不斷延續,乃至慢慢壯大、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變革。
以棉漿、木漿等為原料制成環保材料實現對塑料的替代,用于制造膠帶、打包袋、熱封蓋膜和食安封簽等產品,是山東中科恒聯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在包裝環保領域研發的一項創新工藝,這也入選了2021年“科創中國”美團青山環保科技創新示范項目。
該項目目標為實現再生纖維素膜規模化生產,計劃建成2000噸/年的產能。“青山計劃”也與項目團隊共同開發了一款生物降解外賣食安封簽,在環保性能提升的同時,成本比傳統封簽下降30%,為促進外賣包裝“綠”起來開辟了新路徑。
加碼“綠色公益”,“青山計劃”也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設立青山公益專項基金,匯聚超過80萬商家,這些商家每成交一筆訂單即捐贈0.01元及以上進入青山公益基金,支持環保公益項目。今年,青山公益開展“自然守護行動”,旨在資助、引導社會組織和科研機構,以應對氣候變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為路徑,圍繞保護地開展公益項目,切實提升保護地生態質量,提高人類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今年,28個受資助項目正在逐步落地實施。
美團高級副總裁兼到家事業群總裁、美團外賣社會責任委員會主席王莆中表示,建設更加綠色的行業生態,既是行業企業助力國家和社會低碳轉型的主動擔當,也是外賣行業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以五周年為新的起點,我們將繼續堅定對環保事業的更大投入,繼續攜手各方深入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共同構建人人享有的“更好生活,更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