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半個中國經歷了高溫炙烤,諸多省市出現超40度的極端天氣。而不僅是我國,世界多地都遭到了歷史罕見熱浪侵襲,“北極圈熱到穿短袖”的消息一度登上熱搜。
(相關資料圖)
如此情形下,人們再次切身感受到能源的珍貴。特別是近期進入限電模式的四川省,無論是企業生產運行還是百姓工作生活,均受到了一定影響。
一方面是氣候問題不斷加劇,實現“雙碳目標”的迫切性日益凸顯,化石燃料的使用需要限制;另一方面是經濟發展需求推動,對以電能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能源需求持續擴大。一減一增間,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核能行業領導企業的中國核電(601985),在核電業務安全高效發展的同時,快速布局“風光”領域,向清潔能源供應商進行著跨越式發展。
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核電實現營業收入345.72億元,同比增長14.98%;實現歸屬凈利潤54.37億元,同比增長17.36%,繼續呈現“大象起舞”的狀態。
安全為先 “中國核電”再迎發展機遇期
自1954年世界第一臺核電站建成以來,具備安全、經濟、高效、低碳優勢的核電,一直是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即便是受2011年福島事件影響,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放緩核電項目建設,截至目前,核電發電量世界平均占比依舊達10.6%。
相比之下,由于煤炭資源豐富,火力發電一直占據著發電結構的主要位置,再加上2011年后審批放緩,我國核電占比僅約5%。
不過,在國內各機組穩定運行、核安全技術不斷進步,以及“雙碳”目標持續引導的背景下,我國核電行業再次迎來發展機遇期。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這是過去四年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及核電,也是首次使用“積極”這一詞匯;同年,《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個“雙碳”目標主要文件中,都再次強調了“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預計,在2022至2025年,我國有望年均核準7至8臺機組,高于2021年的5臺。
作為行業龍頭之一的中國核電,截至2022年6月30日,旗下控股在運核電機組共25臺,裝機容量2371萬千瓦,上半年發電量為878.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7%。公司核電累計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占全國總量四成以上。
報告期內,中國核電全面建成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范工程,8臺在建機組按既定目標有序推進,并順利開工田灣8號、徐大堡4號、三門3號三臺機組,憑借對“安全”二字的重視,多年來穩健運營的經驗,與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承擔著核電行業“積極有序”發展重任。
據國金證券預測,到203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超過1億千瓦,年發電量將達7692億千瓦時;到2028年,中國核電在運核電裝機容量有望突破3000萬千瓦。
資本賦能 “風光”產業邁上新臺階
“雙碳”目標的明確,使得“風光”等新能源產能近年來受到熱捧。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量為48GW(吉瓦),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9GW,實現翻倍。
另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預測,到2025年,我國光伏總裝機規模將達到7.3億千瓦,較2021年底的3.06億千瓦,同樣實現翻倍。
實際上,至少在七年前(2016年),中國核電就已經開始了風電、光伏的投資布局,到2020年,公司新能源(非核)發電量已達到5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1%。同年年底,中國核電對完成對控股股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集團”)的可再生能源板塊——中核匯能進行收購整合,完成了非核清潔能源平臺整合與跨越式發展。
2022年上半年,中國核電新能源(非核)發電量65.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9.70%,上網電量64.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45%;與此同時,公司新能源在運在建項目合計1151.7萬千瓦(在運裝機容量887.33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264.37萬千瓦),其中風電299.9萬千瓦,光伏851.8萬千瓦。
更加重要的是,2022年5月13日,中國核電發布公告稱,中核匯能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包括四川川投能源、浙江浙能電力等在內的七家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75億元,對應30%股份。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增資引戰的成功,將為中核匯能提速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糧草”,并且能夠與相關公司形成產業互補,從資金、業務多方面促進新能源業務發展。
內外兼修 多方位創新助力大象起舞
得益于核電、光電、風電等各項業務的全面向好,千億市值的中國核電依舊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5.72億元,同比增長14.98%;實現歸屬凈利潤54.37億元,同比增長17.36%。
從更深層次分析,中國核電之所以能有如此靚麗業績,原因在于從公司管理,到產品技術,再到服務理念,全流程、多方位的創新理念。
一方面,作為我國重要行業的領軍國企,中國核電主動擔當深化改革先鋒,堅持改革創新思路,2022年5月底,已全部提前完成三年改革56項總任務及306項總舉措。其在成功打造標桿案例,為類似企業積累寶貴經驗的同時,大幅提升了自身精細化管理能力,推動著員工活力、企業運作效率的提高,在頂層設計層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改革過程中,中國核電愈加重視產品技術創新,研發費用從2019年的5.69億元,快速上升至2021年的13.37億元,三年時間已然翻倍。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繼續增長31.21%,達約6.06億元。
此外,為了及時、準確、高效追蹤產業熱點,突破技術難題,保持業務創新能力,在核電、非核清潔能源的基礎上,中國核電近年來積極布局第三大版塊——敏捷投資平臺。2022年上半年,平臺重點項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加速研發,有望為之在光伏領域的加速擴張提供有力支撐。
目光長遠的戰略布局,加上不斷增強的創新力度;從核電龍頭,到正在快速成長的非核新能源平臺,中國核電在向世界一流清潔能源服務商不斷轉變。
據中國核電介紹,整體計算,公司半年累計商運發電量943.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5%,與燃煤發電相比,減少排放二氧化碳7198.3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23.35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20.33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30.06萬公頃。
分析人士指出,在給自己及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的同時,中國核電亦在引領、探索著氣候問題和能源危機的平衡解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