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時間去商場購物,在直播間就能直接下單;想看演出、聽音樂會,線上就能實現;不想去健身房,依托智能健身產品居家也能達到健身效果……如今,以網絡購物、直播、視頻、娛樂、數字文化和在線醫療等為代表的數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7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推動消費繼續成為經濟主拉動力。其中包括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積極發展數字消費。
場景應用日趨多元化
“數字消費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數字消費已經滲透到居民衣食住行游購娛等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依托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數字消費可以打破時間和地理區域的限制,高效對接市場供需,并通過信息集聚效應解決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效降低經營者銷售和消費者購買的成本,繼而在提升消費者體驗的同時,促進生產、流通、經營等各個環節運行的提質增效降本。
付一夫進一步談到,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消費得到進一步發展,各種新業態不斷涌現,在線醫療、直播電商、數字文化、旅游和智能體育等如今也都在消費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也順應了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升級趨勢,支撐著消費市場的不斷壯大。
從需求端看,消費者也深深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數字消費帶來的便利。“現在去外面吃飯基本上都用不到菜單了,落座后掃一掃桌上的二維碼就能下單,而且同桌上的其他人也可以同時掃碼點餐,非常方便。”喜歡和朋友在外聚餐的北京市民小張說。
已退休的劉阿姨覺得線上購票和線上繳費的出現,讓生活變得更為便捷。“以前家里的各類生活繳費,我都是到相關營業廳去辦理,后來得知都能通過手機完成繳費,覺得太便利了,足不出戶就能辦理很多日常業務。另外,之前和老伴兒去看電影都是到了現場再買票,自從學會線上購票后,可以提前選好觀影時間和座位,等臨近開場時再去電影院。”
“今年‘6·18’期間,我從網上購買了一款健身鏡,以后在家就可以健身了!”居住在福建福州的蘇女士說,疫情影響下,她喜歡上了居家健身。“現在市面上賣的健身鏡非常智能化,我購買的這款產品自帶16大類課程,每天還會持續更新,都是與專業品牌合作的課程,性價比很高。它還有一特點,就是可以與家人一同互動,趣味性很強。”
多措并舉推動數字消費
付一夫表示,伴隨著數字技術對各個產業和應用場景的加速滲透、線上線下融合的提速、國人消費習慣的不斷改變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利好,未來數字消費將繼續保持火熱的發展勢頭。同時,人們對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在線醫療、在線文娛等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前景可期。
如何抓住數字消費孕育的巨大機遇?目前各地正積極采取措施發展獨具特色的新型消費,如北京市7月初印發的《關于助企紓困促進消費加快恢復的具體措施》指出,壯大數字消費,舉辦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北京數字消費節,開展京城AR探店、數字消費場景普及等活動;鼓勵汽車、智能電子消費品等生產企業開展“工廠直播”;支持企業拓展“互聯網+”消費新場景,打造“北京消費”新品牌等。
6月份,天津市商務局提出“一區一主題”,組織開展貫通線上線下、涵蓋商品服務、面向城市鄉村、融合商業旅游文化體育等多元化的購物節活動,打造海鮮河蟹文化、運河文化、老字號文化等多場景的主題促銷,實現“天天有優惠,場場有特色,周周有精彩,月月有新意”。
在付一夫看來,今后在推動數字消費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要繼續推動數字消費的擴容提質,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5G網絡、物聯網建設的落地,完善農村地區與偏遠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加快農村商貿流通的數字化升級。此外,要著力優化消費市場環境,致力于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秩序,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