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間,上海電氣(601727.SH)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受疫情以及大宗材料漲價影響,公司海外工程項目投入大幅增加,2021年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4.3%至人民幣1313.8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99.88億元,公司計提各項資產和信用減值損失是導致2021年虧損的核心原因。年報各項數據與先前發布的業績快報基本一致,已有市場預期。
主動計提各項減值 奠定業績增長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期內信用減值損失為109.87億元,資產減值損失為人民幣45.25億元。分析人士指出,對比凈利潤-99.88億元來看,若排除主動計提資產減值因素,公司2021年業績本應為正,反映出公司盡管短期內公司受到負面因素擾動,但經營能力并未受到影響。
此前,公司在回復函公告中已經詳細列明并解釋了進行各項減值計提的金額和依據,充分說明了減值計提的合理性。公司通過謹慎計提各項減值,盡可能排除項目風險,以避免對后續業績造成影響。隨著潛在風險基本排除,公司將更好地致力于穩健經營,為今后業績打下堅實基礎。
市場人士曾分析認為,上海電氣已對此做了最徹底的處置,大規模計提資產減值拖累業績的陰霾就此散去。公司風險全部釋放,風險事件將不會對后續業績再造成任何負面的影響,隨著公司不斷加強內部治理與提升風險控制水平,公司未來業績有望持續向上。
前瞻布局“雙碳”領域 產業成果加速涌現
上海電氣此前業績一向保持穩健。從2016年至2020年,公司凈利潤每年保持10%左右增長。業內人士指出,本次風險釋放后,市場對上海電氣的關注度預計將會回歸到各項業務的成長性、競爭力等方面。
報告期內,上海電氣的核心優勢業務發展穩健,正致力于傳統能源的低碳轉型,符合國家“雙碳戰略”,政策推動下有望迎來業績爆發。
公司在高效清潔能源領域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提供的燃煤發電主裝備系統不斷刷新全球最低煤耗指標,其經濟性、安全性、穩定性等指標均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有望打開未來機組改造的市場空間。報告期內,公司研制的國內首臺百萬等級超超臨界帶BEST雙機回熱系統二次再熱機組通過168小時滿負荷運行,創造了綜合發電煤耗249.7g/kwh的全國最低記錄。此外,上海電氣還與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上海申電綠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形成服務全國煤電升級改造的“上海方案”,推進煤電的清潔高效利用,為實現“安全降碳”貢獻力量。
核電業務新增訂單人民幣89億元,繼續保持綜合市場占有率行業第一,全年累計出產核電主設備12臺套。報告期內,上海電氣參與建設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成功,參與建設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通過抓住“碳中和”、智能制造的契機,不斷探索突破智慧能源產業化瓶頸,上海電氣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發電、氫能、儲能、分布式能源等綠色能源領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儲能業務作為上海電氣戰略新業務之一表現亮眼,報告期新增訂單人民幣65.1億元。公司分階段、分領域布局鋰電池、液流電池和退役電池系統等領域,逐步完善三電系統。報告期內投建了國內首個市場化運營的電網側共享鋰電儲能電站,探索儲能商業化模式;通過收購贏合科技進一步深入鋰電池產業鏈;推出的兆瓦級全釩液流電池系統,可實現分布式、集中式全覆蓋調峰調頻;在國內退役電池儲能領域同樣名列前茅,已完成了10余個示范項目;目前在儲能領域具備全場景應用能力。
風電設備領域,報告期內公司新增風電設備訂單人民幣121.8億元,風電業務順利完成海上風機搶裝任務。附屬子公司電氣風電自主研發成功百米級碳纖維葉片,發布了專為應對高溫、高濕、高鹽、臺風、地震等多變復雜的海洋環境而自主研發的Petrel產品平臺及該平臺的首款海上風機EW11.0-208,該機型樣機下線時為國內自主研發的亞洲最大直驅海上風電機組,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領域自主創新取得新突破,正式步入10MW+時代。2021年5月,上海電氣成功分拆其控股子公司電氣風電(688660.SH)在科創板上市。
在數字經濟相關領域方面,上海電氣“星云智匯3.0”以用戶為中心,運用互聯技術進行精細化、動態化管理和開展生產,對于推動低碳經濟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星云智匯”已接入涵蓋風機、電梯、機床等15余萬臺價值人民幣1,430多億元的設備,提供面向風場、儲能、光伏等多個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把握廣闊市場機遇 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4月2日,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在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安全高效核能技術、綠色高效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等方面均部署了重點任務。這與上海電氣近年的業務布局不謀而合。
業內人士表示,自國家推行“雙碳”戰略以來,產業政策東風不斷,在傳統能源改造與新能源各細分領域,均迎來了千億甚至萬億級別的廣闊市場空間。這意味著,在“雙碳”各細分賽道布局越早,技術越先進的公司未來所分得的市場蛋糕越大。上海電氣在能源替代領域、傳統火電領域、能效提升領域、驅動業務領域、新能源汽車領域、資源利用領域均具備前瞻性的硬核科技布局,未來有望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新的佳績。
上海電氣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發展理念在公司年報中得以體現。年報中公司表示,未來將把握國家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和先進制造業帶來的重大機遇,對接國家“雙碳”戰略,聚焦主責主業,打造科技核心競爭力,積極布局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堅持創新驅動和創新管理相結合,提升內外部協同能級,推進管理變革,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國泰君安(香港)在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上海電氣“將受惠于有利的行業政策”,且2021年資產減值損失屬非經常性,繼續維持了“買入”評級,目標價2.75港元/股。而4月18日,上海電氣港股收盤價為1.980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