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顧軍在做客《2022上海民生訪談》時表示,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上海意義重大,是上海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雙循環戰略鏈接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最佳實踐。
培育獨樹一幟的首發經濟
近年來,上海首發經濟發展十分強勁。去年,上海累計開設各類品牌首店破千家。今年前6月,吸引366家首店落戶,數量蟬聯內地桂冠。去年超過3000個國際國內品牌在滬舉辦新品首發、首秀和首展活動。上海時裝周排名由全球第六躍居全球第四。
“我們將圍繞深化全球新品首發地建設,鼓勵國內外品牌在滬首發全球新品、落地品牌首店、設立企業總部。培育形成從‘首發’到‘首店’、到‘總部’的‘首發經濟’效應,助力集聚品牌資源、引領消費潮流。”顧軍說。
談到具體舉措,顧軍介紹,一是加快集聚國際國內品牌,進一步提升品牌集聚能力;二是加快集聚時尚要素資源,進一步提升消費引領能力;三是加快培育專業人才和機構,進一步提升時尚原創能力;四是加大制度和政策創新供給,進一步優化首發經濟環境。
培育10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去年底,上海市商務委會同有關單位啟動市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區建設試點工作,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培育近百個市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顧軍表示,上海“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要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與廣大上海市民的消費需求相適應,與上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定位相匹配,讓市民從身邊小店的點滴變化中觸摸城市肌理、共享多彩生活,形成有內涵、有顏值、有溫度的家門口幸福美好生活場景。
顧軍說,“我們將在國家級和市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中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成熟經驗做法,不斷增強全體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悉,去年,上海市長寧區和普陀區入選國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近期,靜安區、徐匯區和嘉定區參評第二批國家級試點。
加快早餐工程建設
2020年7月起,上海啟動了新一輪早餐工程建設,去年又列為全市16個民心工程之一。截至2021年末,全市新改建早餐網點2577個,早餐示范點226個,共享早餐門店(點)覆蓋率達到85%。
顧軍說,今年雖然受到前期疫情影響,但后續仍將堅持目標不變、力度不減,確保補盲點、建示范點等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加快推進補盲點工作。上海市各區主動對接早餐工程企業,圍繞產業園區、醫教集聚區、商務樓宇、大型居住社區等重點區域,優化早餐網點布局,力爭到年底完成773個新建網點的建設目標。
全力推進示范點建設。按照8月底申報截止、9月底完成評審的進度要求,創建市級早餐示范點100個,引導企業提升早餐網點建設、管理和運營水平,豐富早餐服務功能,確保早餐示范點真正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持續推進“早餐地圖”建設。上海市繼續引導早餐企業上線早餐地圖,消費者可以通過隨申辦、支付寶、微信等搜索渠道,方便快速地查詢附近的早餐網點信息,不斷提升早餐服務的便利化水平。
加快商業數字化轉型
上海商業數字化轉型具有豐富的市場優勢、場景優勢和資源優勢。去年,上海市商務委出臺了《上海市推進商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全面提升商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數字之都建設。
數字化轉型促進了消費。通過大力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新業態,豐富商品和服務供給,上海市有力地促進了疫情之后的消費回補,激發了消費潛力。前5月,上海市網上商店零售額實現1366.7億元,增長5%,高于當期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23.7個百分比;占社零的比重為22.6%,比去年同期提高5.1個百分點。
數字化轉型創新了模式。上海市發揮大平臺、大流量優勢,加快實體商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涌現出五彩繽紛的商業模式創新場景。比如,上海時裝周全球首創“云上時裝周”,實現即秀即買;豫園、徐家匯等商圈打造數字商圈標桿應用,提升消費者體驗,賦能商戶運營,提升商圈管理效能。
數字化轉型惠及了民生。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國家級試點打造“線上+線下”“到店+到家”相融合的便民生活數字化應用場景。上海市25家智慧菜場建設初具成效,讓這個最具“煙火氣”的地方也乘上了數字列車。
數字化轉型打響了品牌。加快消費與產業融合,推動電商平臺與上海制造品牌、商業品牌、老字號品牌開展深層次合作,以大白兔、回力、英雄等為代表的上海老字號企業不斷煥發新活力,引領了國貨消費新風潮。據統計,上海貢獻了全國近六分之一新銳品牌銷售額,網絡新消費品牌數量居全國城市首位,“上海出品”成為助力消費提質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我們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十四五’商業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之一,努力通過商業數字化形成新供給,滿足新需求,優化新環境,讓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在數字化助力下跑出加速度,讓‘魔都’綻放更加絢爛的商業魅力。”顧軍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