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和合肥五地海關聯合通告發布以來,長三角地區“白名單”企業已實現五關互認,航空、船舶、集成電路和汽車制造等重點產業開通了通關全程可視化“綠色通道”。
在上海關區申報的報關單,長三角企業可在線查詢理貨、申報、查驗和放行等信息。遇到跨關區通關疑難問題,均可通過五關線上協同機制得到快速的響應和解決。
“多虧了海關聯動工作機制,我們提出申請的當天即辦理了轉關單刪單重報手續,再晚一點可能就趕不上第二天的船期。”看著貨物在洋山港碼頭如期被裝運上船,江蘇航華國際船務有限公司業務員鞠春燕終于松了一口氣。
近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外高橋港振東碼頭貨物運輸壓力巨增。“錯過這班輪船,下次可能要再等上半個月,貨主會因延期交付違約,除了倉儲費還需要承擔高額的違約金。”鞠春燕告訴記者,為了趕上船期,公司加急向所屬地海關申請辦理轉關單刪單重報手續,將出口貨物的出境地變更為洋山港。
得知企業的困境后,江陰海關立即指定專人核實貨物情況,在確認轉關單對應的報關單已在江陰海關報關放行后,當天就為企業辦理了相關手續,并主動與出境地海關進行對接協調。
針對當前長三角陸路運輸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情況,海關總署積極支持“陸改水”“陸改鐵”,鼓勵長三角進出口企業運用“聯動接卸”等物流模式,實現跨關區貨物快速運轉,有效緩解疫情封控管理帶來的陸路運輸壓力。
江蘇中基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為糧油食品、果蔬、飲料和日化產品等提供鋁箔包裝的出口企業。“最近疫情多點散發,運輸車輛和司機數量有所減少,陸路運輸時間變數較大。”公司外貿部湯經理的壓力不小。
在江陰海關的建議下,該公司通過“陸轉水”方式進行貨物中轉運輸,依托長江內支線船舶將貨物在江陰港和上海、寧波口岸間進行轉關運輸,再借由水路運輸出境,規避了現階段陸路運輸時間不確定、倉儲及運輸物流成本高等弊端。
依托江陰港現有航線發揮水路口岸運輸優勢,江陰海關集合江陰港多家碼頭單位建立起批量中轉綠色通道,采取“一企一策”模式,協助企業辦理好轉關手續。